[实用新型]一种牛耳织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5285.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7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富;邓宝荷;邓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沣织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5/02;B32B33/00;B32B27/40;B32B27/36;B32B27/02;B32B27/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凯伟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27 | 代理人: | 王宇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耳织带,该牛耳织带包括云边装饰织带、耐磨警示织带和弹性编织带,耐磨警示织带与弹性编织带之间间隔分布有若干带孔,带孔由耐磨警示织带和弹性编织带共同编织形成,耐磨警示织带包括第一织带内芯,第一织带内芯对应带孔的一侧设置有耐磨防护层,耐磨防护层的内表面和中心分别设置有第一磨损警示荧光层和第二磨损警示荧光层。本实用新型牛耳织带结构合理,设置耐磨防护层来保护第一织带内芯的磨损,减少了第一织带内芯受损的情况,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根据第一磨损警示荧光层和第二磨损警示荧光层的颜色来判断该牛耳织带的磨损度,以判定是否需要更换,以及需要更换的时间区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耳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其中,牛耳织带被广泛应用于鞋上,通过将牛耳织带缝合在鞋上作为鞋边扣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牛耳织带在实际应用时,一方面,使用者无法判断牛耳织带的磨损程度,常出现还在使用当中就断裂,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状况;另一方面,牛耳织带容易磨损坏掉、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耳织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无法判断牛耳织带的磨损程度,常出现还在使用当中就断裂,导致无法继续使用,以及牛耳织带容易磨损坏掉、使用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牛耳织带,该牛耳织带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上边的云边装饰织带、中间的耐磨警示织带和下边的弹性编织带,所述耐磨警示织带的两边分别与所述云边装饰织带和所述弹性编织带编织连接在一起;所述耐磨警示织带与所述弹性编织带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带孔,所述带孔由所述耐磨警示织带和所述弹性编织带共同编织形成,所述带孔的形状为梯形开口、V形开口或斜开口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耐磨警示织带包括第一织带内芯,所述第一织带内芯对应所述带孔的一侧设置有耐磨防护层,所述耐磨防护层的内表面和中心分别设置有第一磨损警示荧光层和第二磨损警示荧光层。
可选地,所述带孔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耐磨警示织带与所述弹性编织带相邻的经线和所述弹性编织带与所述耐磨警示织带相邻的经线交织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磨损警示荧光层和所述第二磨损警示荧光层之间设置有交织拉丝,所述交织拉丝均穿插在所述第一织带内芯和所述耐磨防护层之间,且在所述第二磨损警示荧光层的外侧还设置有网状混合纤维交织层。
可选地,所述耐磨防护层的外表面上均匀包覆有陶瓷纤维层,所述陶瓷纤维层的内部间隙中填充有绝热凝胶。
可选地,所述弹性编织带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上层弹性织带、下层弹性织带以及设置在上层弹性织带与下层弹性织带之间的涤纶织带,所述涤纶织带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的纱线均由涤纶高弹丝与PBT高弹丝混纺而成。
可选地,所述上层弹性织带和所述下层弹性织带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由氨纶纤维层及包覆于氨纶纤维层外表面的竹碳纤维层构成。
可选地,所述上层弹性织带和所述下层弹性织带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纬线由聚酯醚纤维层及包覆于聚酯醚纤维外表面的竹碳纤维层构成。
可选地,所述云边装饰织带包括第二织带内芯,所述第二织带内芯中的纬线呈蛇形管状结构盘旋并在转角处形成若干组间隔设置的云边,所述云边凸出于所述第二织带内芯的边缘外侧。
可选地,所述云边包括若干个云圈,所述云圈为“U”形的线圈结构,所述云边呈轴对称结构,每一组所述云边的云圈高度由中部向两侧依次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沣织带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沣织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5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扭曲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背部按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