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用油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4580.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9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陈保江 |
地址: | 638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用油缸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用油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杆、压盖、底盖,所述压盖装设在所述缸筒的顶端开口处,所述底盖装设在所述缸筒的底端,所述活塞杆活动插装于所述缸筒内部,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的外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密封件和第一耐磨环。本实用新型活塞杆的底端与缸筒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前活塞和后活塞,前活塞与缸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和第一耐磨环,使得油缸系统的密封性能更强,抗径向冲击与导向性能更加优越,使油缸系统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100万次行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用油缸系统。
背景技术
模具上的油缸用来将工件推出,模具上的顶针借助油缸的作用力将注塑好的工件顶出脱模。由于油缸的抽芯距很大或由于产品的机构原因,在模具上使用油缸才更加合理和节省成本。
现有市场上使用的模具油缸抗径向冲击性能不高,同时使用寿命只有30-50万次,无法达到100万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具用油缸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用油缸系统,包括缸筒、活塞杆、压盖、底盖,所述压盖装设在所述缸筒的顶端开口处,所述底盖装设在所述缸筒的底端,所述活塞杆活动插装于所述缸筒内部,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的外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密封件和第一耐磨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前活塞和后活塞,所述前活塞和后活塞从上往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其外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密封件和第一耐磨环从上往下依次装设在所述前活塞的外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活塞的外侧面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第一耐磨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第一耐磨环分别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缸筒的内侧面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活塞的内侧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零型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活塞的内侧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零型密封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零型密封圈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内侧面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盖的内侧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尘圈、U型圈和第二耐磨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盖的底端外侧面与所述缸筒的顶端内侧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二零型密封圈和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活塞杆的底端与缸筒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前活塞和后活塞,前活塞与缸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和第一耐磨环,使得油缸系统的密封性能更强,抗径向冲击与导向性能更加优越,使油缸系统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100万次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4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维修升降器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终止胶带张贴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