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4457.3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家豪;谭培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奥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3/20;F24F13/30;F24F13/28;F24F11/89;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28237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重 回收 功能 转轮 除湿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所述转轮除湿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除湿转轮、加热器、送风机、排风机,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处理风入口、处理风出口、再生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所述转轮除湿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室及对角设置在热回收室上的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以及回收风入口和回收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通过管道与再生风入口连接,所述回收风入口通过管道与再生风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具有回收利用再生气热量和热废气热量的作用,回收的热量用于再生进风预热,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加热器的能耗,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包括冷冻除湿机和转轮除湿机,冷冻除湿机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常温下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时,便会自动停机保护,环境温度过低时,无法将空气处理到露点温度,无法除湿,从而温度适应性较差;而转轮除湿机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能适应超低温至高温的工作环境,具有超强物理吸湿能力,但是普通单机转轮除湿机相对冷冻除湿机而言,能耗高。其主要能耗在于再生空气的升温过程产生的,在再生过程中,带有较高热量的再生风经过转轮直接排除,无形的浪费了能源。
另外,转轮除湿机一般用在工厂较多,有些工厂会产生高温的废气或者其它生产过剩带有热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的热量往往不经回收,从生产车间直接排走,同样造成能源的浪费。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轮除湿机在再生过程中能耗大,及现有的工厂排放的热废气的热量得不到回收利用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所述转轮除湿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除湿转轮、加热器、送风机、排风机,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处理风入口、处理风出口、再生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所述除湿转轮包括转轮除湿区和转轮再生区,所述处理风入口通过管道连通转轮除湿区、送风机和处理风出口,所述再生风入口通过管道连通加热器、转轮再生区、排风机和再生风出口,其中,所述转轮除湿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热回收室及对角设置在热回收室上的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以及回收风入口和回收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通过管道与再生风入口连接,所述回收风入口通过管道与再生风出口连接。
所述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中,所述回收室包括蛇形管以及填充在内部的陶瓷球,所述蛇形管一端与新风入口连接,另一端与新风出口连接。
所述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中,所述回收风入口处还连接有热废气入口。
所述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中,所述再生风入口处设有滤网。
所述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中,所述处理风入口、再生风入口及热废气入口处均设有电动阀。
所述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中,所述转轮除湿机还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除湿转轮、加热器、送风机、排风机及各电动阀。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双重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机,所述转轮除湿机通过设置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不但能够回收再生气体的热量,同时通过连接热废气源,还有回收利用热废气热量的作用,回收的热量用于再生进风预热,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加热器的能耗,节能环保。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热回收装置填充的陶瓷球,比热容和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良的吸热和储热能力,能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4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