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2989.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波;袁孝全;谢文建;李鹏;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炫彩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72;B29C45/2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脱模 汽车 外围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属于汽车配件制造领域,包括底座、下模和上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且底座顶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的底端与上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且上模的内部开设有进料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槽、顶板和电动推杆,可以在汽车外围侧板取模的过程中,便于从下模的内部对侧板成品的底部进行施力,能够使得侧板成品与下模内壁之间发生松动,避免了传统从模具外部施力容易对侧板成品造成损坏的问题,不仅便于对侧板成品进行脱模,而且也使得脱模时更加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且汽车是由各种各样的配件装配而成,而汽车的外围侧板则是配件的一种,由于大多数汽车的外围侧板为塑料材质,在其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注塑模具对其进行注塑成型;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成品容易粘附在模具的内壁上,且传统的取模方式往往是从模具的外部进行施力,这样不仅会使得成品的脱模阻力变大,而且也容易对成品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和上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且底座顶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的底端与上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且上模的内部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进料阀,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且下模的侧面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开设在下模的内部,且水槽底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水阀,所述水槽顶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出水管,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顶板,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机构由油箱、液压杆、进油管和出油管,油箱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且油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管位于上模的中部,且进料管的一端与供料设备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槽分别与两个定位杆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冷却机构的大小相等,两个所述冷却机构分别位于下模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的一侧通过电线与外接电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活动槽、顶板和电动推杆,可以在汽车外围侧板取模的过程中,便于从下模的内部对侧板成品的底部进行施力,能够使得侧板成品与下模内壁之间发生松动,避免了传统从模具外部施力容易对侧板成品造成损坏的问题,不仅便于对侧板成品进行脱模,而且也使得脱模时更加省力;
该方便脱模的汽车外围侧板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水槽、进水管、水阀和出水管,可以在汽车外围侧板注塑完成后,便于对成型后的侧板进行快速降温冷却,为了侧板的取模节省了时间,加快了侧面取模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汽车外围侧板注塑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炫彩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炫彩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2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管道接口节点结构
- 下一篇:废气热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