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2082.7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菠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浮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内中部分别设有搅拌器,絮凝池中的搅拌器位于导流桶内,总进水管与混凝池上端内相通,混凝池的内下端中部通过导流管与絮凝池中的导流桶内下端相通,絮凝池的内下端中部通过气浮池进水管与位于气浮池中心部的中心进水管下端内相通。气浮池的上端中部设有直径小于气浮池直径的反水筒,反水筒的外周壁与对应的气浮池上端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空间形成强化分离区,强化分离区的外侧上部相通出水槽,产水管与出水槽内下端相通。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己有沉淀池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药剂利用效率高,水处理效果好和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在水处理行业,对含油污水的净化处理均利用水中悬浮物质、乳化油和细分散油在水中与微气泡的结合方法,油污在微气泡的携带下向上浮起从而与水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产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以其优良的处理性能成为了除水效果最为优良和稳定的主流气浮技术。由于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的独特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出水含油不能稳定地达到15mg/m3以下的水平;(2)出水浊度偏高;(3)药剂利用效率不足,水处理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克服上述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药剂利用效率高,水处理效果好和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刮渣机和污泥回流泵,其中:
气浮池的外上部分别设有混凝池和絮凝池,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内中部分别设有搅拌器,絮凝池中的搅拌器位于导流桶内,总进水管与混凝池上端内相通,混凝池的内下端中部通过导流管与絮凝池中的导流桶内下端相通,絮凝池的内下端中部通过气浮池进水管与位于气浮池中心部的中心进水管下端内相通。
气浮池的上端中部设有直径小于气浮池直径的反水筒,反水筒的外周壁与对应的气浮池上端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空间形成强化分离区,强化分离区的外侧上部相通出水槽,产水管与出水槽内下端相通,中心进水管的上端位于反水筒的上端中心部,中心进水管的内下部通过压力溶器气水管与压力溶器气水相通,刮渣机位于反水筒的上端,反水筒的上端周边设有浮渣收集槽,浮渣管的一端与浮渣收集槽内下端相通,污泥回流泵的进口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气浮池内下端相通,污泥回流泵的出口通过回流管与混凝池内下端相通,外排污泥泵的进口通过排污泥管与气浮池内下端污泥斗相通,外排泵污泥的出口通过污泥管与污泥池相通。
所述的中心进水管的上端周壁上呈间隔距离设有分配窗。所述的气浮池呈圆形辐流式池体。所述的絮凝池的容积大于混凝池的容积。所述的强化分离区设有斜管或斜板式的填料。上述结构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己有沉淀池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药剂利用效率高,水处理效果好和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体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污泥回流结构,由于污泥回流的作用,也将未被充分利用的药剂送回混凝池内,不但为混凝池内水中杂质形成矾花提供了核心,更有利于形成粗大的矾花,还使药剂的利用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强化分离区,使泥水分离效率大幅度提升,出水SS和浊度得到进一步降低。
(3)本实用新型的气浮池采用圆形辐流式池体,特别适合于比重与水相近物质的分离,也利于中心传动式旋转刮渣刮泥提供了条件,故障率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包括刮渣机5和污泥回流泵14,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菠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菠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2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显示屏的钢琴琴盖
- 下一篇:一种高清过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