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档板和具有该档板的变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48775.9 | 申请日: | 201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1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理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档板 具有 变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档板和具有该档板的变速器。挡板具备:主体部,其以将差速齿轮和储油部之间隔开的方式被设置;第1导流部,其用于将在机械室内被差速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控制室;切口部,其形成于下外周肋上,在切口部与壳体的侧面之间限定出用于使油从控制室流入机械室的连通通道;贯穿孔,其形成在主体部的开口部的外周侧;第2导流部及形成于主体部的背面上的贯穿孔的上侧的壁部,其将被差速齿轮扬起并通过了贯穿孔的油引导至轴支承部。能够降低差速齿轮对油的搅拌阻力,防止空气被吸入控制室内的油吸入口,并增加供给至差速齿轮的轴支承部的润滑油的流量,从而提升变速器的各部件的顺畅的动作和强度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板和具有该挡板的变速器,变速器具备:机械室,其被限定在壳体内,并收纳包括差速齿轮在内的多个齿轮;控制室,其在该壳体内与机械室相邻地配置,并收纳液压控制用的机构;和储油部,其在机械室内形成于壳体的内侧面与差速齿轮的侧面之间,在该变速器中,挡板用于降低差速齿轮对油的搅拌阻力,并进行被差速齿轮扬起的油的流通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变速器,存在这样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具备:机械室,其配置在壳体内,并收纳包括差速齿轮在内的多个齿轮;控制室,其在壳体内与机械室相邻地配置,并收纳液压控制主体等液压控制用的机构;和储油部,其在机械室内设置在差速齿轮与壳体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处。在这样的变速器中,在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和齿轮等需要润滑的地方设有供给壳体内的油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在这样的润滑油供给结构中,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存在利用被差速齿轮扬起的油的润滑油供给结构。在变速器中,借助该润滑油供给结构进行齿轮的齿面、旋转轴的内部、轴承等轴支承部的油膜形成和冷却,从而确保了壳体内的各部件的顺畅的动作和强度耐久性。
可是,在以往的利用被差速齿轮扬起的油的润滑结构中,存在下述(A1)~(A4)这样的课题。
(A1)被差速齿轮扬起的机械室(差速室)内的油沿着壳体的内壁面再次落下至机械室内。因此,没有充足的油返回控制室,导致控制室的油面降低。由此,存在这样的担忧:设置在控制室的底部或其附近的油吸入口从油面露出,从而发生空气(空气)的吸入(充气)。
(A2)在机械室的底部形成有与控制室的底部连通的连通通道(油流入部)。控制室内的油的一部分通过该连通通道返回机械室。并且,该连通通道形成于壳体的内侧面与一体地形成于该壳体的间隔壁之间的间隙部分。即,该连通通道为通过壳体的加工而形成的部分。因此,由于壳体所需要的应力(强度)的条件,不怎么能够减小连通通道的尺寸。由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适当地控制从控制室流入机械室的油的流量,导致机械室内的油量增多,从而差速齿轮的扬起阻力增大。
(A3)在机械室内的差速齿轮的侧面和与其对置的壳体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处形成有作为储存油的空间的储油部。可是,存在下述问题:差速齿轮的侧面与储存在该储油部的油接触(浸渍),由此,随着差速齿轮的旋转,储油部的油被搅拌,从而油的搅拌阻力增大。
(A4)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在与差速齿轮的侧面对置的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将在机械室内被扬起的油的一部分向差速齿轮的轴承和花键卡合部等轴支承部引导的润滑油通道。可是,由于该润滑油通道为形成于壳体的内表面的槽状(凹陷状)的部分,通过该润滑油通道的润滑油的大部分在中途洒落至机械室内。因此,存在无法将充足的量的润滑油供给至差速齿轮的轴支承部这样的问题。
并且,如专利文献4、5所示,作为变速器中的用于限制壳体内的工作油的流动的结构,存在具备在壳体内设置的挡板的结构。如果设置这样的挡板,则能够将壳体内的工作油的流动限制在所期望的状态,而且,能够防止积存在机械室内的底部的工作油由于差速齿轮的旋转而被搅拌。可是,在以往结构的挡板中,并不特别存在能够以单独的挡板来应对上述(A1)~(A4)的所有问题的挡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6744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8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合器封端胶裁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皂水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