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速线材打包机配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8107.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8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严红祥;吴晓;李成;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吴筱娟 |
地址: | 2156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速 线材 打包机 配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速线材打包机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轮、固定支架、销轴、内套、第一轴承,配重轮的中心设置第一安装孔;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第一竖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销轴包括帽体、连接体、轴体,轴体的水平中心线上设置第三安装孔;内套包括第一套体、第二套体,第一套体的左侧设置第二凹槽;内套上设置第四安装孔,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套体插入第一轴承内,第一固定装置卡入第二凹槽,将内套固定到配重轮上;销轴穿过第一竖板、内套,对准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二固定装置穿过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将销轴、内套固定在一起。达到了降低打包丝出槽率,减小配重轮维修难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材打包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速线材打包机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的高速线材车间,打包机是后整理工序比较重要的一个设备。打包机配重设备是打包丝抽线和收线的关键装置,配重装置的正常运行,保证打包的顺畅进行。
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配重设备频繁上下往复运动会导致配重轮的磨损,配重轮的磨损会导致打包丝出槽,中止打包过程,对后整理工序带来了一定影响,严重的会中止生产。由于配重轮的设计缺陷,配重轮及其附属设备更换难度较大,更换时间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速线材打包机配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包丝易从配重轮中出槽,且配重轮维修难度大,维修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打包丝出槽率,减小配重轮维修难度,缩短维修时间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速线材打包机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轮,所述配重轮的中心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配重轮的侧面设置第一凹槽;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固定支架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销轴,所述销轴包括帽体、连接体、轴体,所述帽体的直径>所述连接体的直径>所述轴体的直径;所述轴体的水平中心线上设置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连接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竖板的厚度;内套,所述内套为一变径套体,包括第一套体、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套体的外径;所述第一套体的左侧设置第二凹槽;所述内套的水平中心线上设置第四安装孔,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套体的内径与所述轴体的外径相匹配;第一轴承,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凹槽到所述第二套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厚度;所述第一套体插入所述第一轴承内,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卡入所述第二凹槽,将所述内套固定到所述配重轮上;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竖板、所述内套,对准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第二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销轴、所述内套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配重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U型支架和定位组件;所述U型支架包括第二横板和两个第二竖板,所述第二横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上各设置一个第五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轮、两个第二轴承、定位螺栓、两个挡套;所述定位轮上设置第三凹槽,所述定位轮两侧各设置一个第六安装孔,所述定位轮的中心设置第七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与所述第七安装孔同心;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孔内;所述定位螺栓的末端设置螺纹,所述定位螺栓的直径与所述第七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挡套的内径与所述定位螺栓的直径相匹配;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六定位孔内,所述定位螺栓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五安装孔、右侧的所述挡套、安装好轴承的所述定位轮、左侧的所述挡套、左侧的所述第五安装孔后,螺母拧紧所述定位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8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关门锁定功能的电动开关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