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5950.9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8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焦江华;刘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入射 光线 导光板 具有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用于导入光线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设有多个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所述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以锯齿结构的中间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均包括多个锯齿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够收缩发光件的入射光线,从而减小光线的发散角度,避免产生亮点或亮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产品的背光模组一般采用侧边入光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发光件(如LED灯珠)配置在导光板的一侧,利用导光板的侧面(亦即入光面)将发光件所发出的光束导引至导光板的上表面(即出光面),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导光板的入光面一般设有锯齿结构,这种锯齿结构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并使得出光面的光线均匀。现有的背光光源通常采用多个发光件并列排列的方式,以提高亮度,现有的锯齿结构由于使光线发散的角度过大,容易使得相邻两个发光件的光线产生干涉,使屏幕的边缘出现亮暗差异(hot spot)和亮带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能够收缩发光件的入射光线,从而减小光线的发散角度,避免产生亮点或亮带。
一种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用于导入光线的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设有多个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所述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以锯齿结构的中间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均包括多个锯齿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单元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设于靠近所述锯齿结构中间的一侧,所述第二边设于远离所述锯齿结构中间的一侧,所述第二边的长度大于第一边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与第一边的长度之比为1至15。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单元的高度H为:0μm<H<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单元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棱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锯齿区间和第二锯齿区间的对称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件为LED灯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锯齿结构,能够减小光线的发散角度,避免相邻两个发光件的光线相互影响,从而避免亮点和亮带的产生。光线的发散角度减小能够减少光线在导光板两侧内壁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出光效率,以提高整体的亮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提高了进入导光板光线收缩入射光线的特性,降低各发光件间的光路串扰,提高出光效率和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锯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锯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缩入射光线的导光板的的锯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5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铺板机
- 下一篇:一种气固反应连续制备碳材料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