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5923.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4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董婕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泄物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本体,引流装置本体包括引流袋和圆形件,引流袋的上方两侧设置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与U型贴件相连接,引流袋的上方靠近固定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套紧件,套紧件的内部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接件,卡接件的下方设置有流通管,流通管的一端设置有粘贴底板,引流装置本体的背面的圆形件上设置有双面网贴片,卡接件包括上圆环部和下圆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流袋,方便患者进行使用,同时操作简单易行,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流通管进行引流造口排泄物,减少夜间倾倒次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影响造口袋结构,白天可以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从幽门至屈氏韧带为十二指肠,自屈氏韧带至回盲瓣为空肠及回肠,小肠的长度随年龄而变化,个体差异颇大,空肠和回肠的系膜附着于后腹壁,起自第2腰椎左侧,止于骶髂关节前方,空肠约占小肠的40%,回肠占60%,二者无明显界限。一般讲空肠直径较大,肠壁较厚,空肠系膜仅有一层血管弓;而回肠肠壁较薄、较细,肠系膜血管弓由3~4层动脉弓组成。
由于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需要在腹壁上做一个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与腹壁,从而形成回肠造口,回肠造口的作用是代替原来的回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但是,回肠造口排泄量大,夜间患者需要不断起床倾倒大便,影响患者睡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帮助患者引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能解决回肠造口排泄量大,夜间需要起床从而会影响患者睡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本体,所述引流装置本体包括引流袋和圆形件,所述引流袋的上方两侧设置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U型贴件相连接,所述引流袋的上方靠近固定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套紧件,所述套紧件的内部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下方设置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一端设置有粘贴底板,所述引流装置本体的背面的圆形件上设置有双面网贴片,所述卡接件包括上圆环部和下圆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袋的容量为1000ML-2000ML,所述引流袋采用水胶体材质,所述圆形件固定设置在引流袋中间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形件设置有两个,所述圆形件的中间设置有大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紧件和卡接件均采用中空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件固定卡接在套紧件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贴件固定粘贴在双面网贴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圆环部和下圆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微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流袋,方便患者进行使用,同时操作简单易行,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通管进行引流造口排泄物,减少夜间倾倒次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影响造口袋结构,白天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造口排泄物引流装置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5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老化PET金膜
- 下一篇:一种清水混凝土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