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陶瓷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961.3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2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薛林锋;王德瑞;姚明华;陈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金童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21443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陶瓷 蓄热 烟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陶瓷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加热炉的顶部烟囱侧壁连通的烟气管分别经多个控制阀后连通至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上部通气口,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下部通气口分别经控制阀后连通至引风机的进气口,且回气管位于烟气管的上方;鼓风机的出风口分别经多个控制阀后连通至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下部通气口,且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上部通气口分别经控制阀后连通至加热炉的底部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陶瓷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采用陶瓷避免了露点腐蚀问题,同时通过蓄热方式进行换热,不但热效率高且具有自洁效果,从而实现了免维护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陶瓷材料构成的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中广泛使用火焰加热炉加热炉管内连续流动的工艺物流,满足下游设备对工艺物流的温度要求。其中,火焰加热炉空气预热系统是火焰加热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烟气酸露点的影响,空气预热系统低温露点腐蚀的问题时有发生。为避免发生露点腐蚀,中国标准SH/T3036-2003《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美国标准 ANSI/API560-2007《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ISO 13705:2006《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给出了烟气中暴露表面推荐的最低金属温度图,可以根据燃料中硫的质量分率查到推荐的最低金属温度,例如:燃料中硫的质量分率为0%、0.5%、 3.0%时,可以查到推荐的最低金属温度分别为93、135、149℃。但是,上述标准推荐的最低金属温度,只是推荐了烟气中暴露表面的最低“金属”温度,对“非金属”温度没有推荐,也没有推荐具体的排烟温度。
目前,火焰加热炉设计排烟温度一般在130~180℃范围内,热效率在 88~92%(以燃料低热值为计算基准)之间,烟气中还有一定量的显热没有利用,热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采用非金属材料的空气预热器,通风机避开最低金属温度区,可以允许排烟温度略高于烟气露点,在燃料气含硫量在10mg/m3以下的情况下,达到90~100℃排烟,那么,火焰加热炉的热效率就可以接近或达到95%的水平。
目前,节能减排已成国策,石化行业火焰加热炉是耗能大户。炼油厂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主要采用铸铁式、热管式、管束式空气预热器。
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排烟温度较低时位于烟气出口处的管壁温度很容易低于烟气的酸露点温度,造成严重的低温烟气酸露点腐蚀,寿命普遍较短,解决低温露点腐蚀迫在眉睫。
为解决上述烟气露点腐蚀问题,保证相关设备长周期运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案,从防腐涂层、玻璃管、玻璃板、石墨管、石墨块孔到陶瓷块孔,其核心问题就是避免露点腐蚀,提高热效率。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露点腐蚀问题,首先,应从选材的角度出发,直接选择成熟可靠的、容易获得的、价格低廉的无露点腐蚀材料;其次,根据选择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换热方式;为此,本专利基于陶瓷材质、采用蓄能换热方式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陶瓷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采用陶瓷避免了露点腐蚀问题,同时通过蓄热方式进行换热,不但热效率高且具有自洁效果,从而实现了免维护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节能陶瓷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含有加热炉、以及安装于加热炉旁的多个陶瓷蓄热器,多个陶瓷蓄热器由下往上依次叠加安装于立式支架上,所述加热炉的顶部烟囱侧壁连通有一烟气管,该烟气管分别经多个控制阀后连通至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上部通气口,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下部通气口分别经控制阀后连通至引风机的进气口,该引风机的出气口经回气管连通至加热炉的顶部烟囱,且回气管位于烟气管的上方;鼓风机的出风口分别经多个控制阀后连通至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下部通气口,且多个陶瓷蓄热器的上部通气口分别经控制阀后连通至加热炉的底部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金童石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金童石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