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553.8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贾慎锋;刘立峰;郑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卢艳民 |
地址: | 2017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夹具 限位 压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机构、固定限位机构和活动限位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气缸、压头、压块、连接板和定位销;固定限位机构包括外侧限位块和与其相连的托板;活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限位连接块、高度调节块和活动限位块;限位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限位气缸连接头;限位连接块的底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气缸连接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块的顶端相连;高度调节块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气缸的气缸座相连;高度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二底座连接块;活动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限位连接块的上。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焊接完成后活动限位块松开,产品能轻松被取出,不受焊接变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和燃油经济性政策的不断收紧,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通过技术标准和法规不断加大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要求,我国汽车节能降耗法规及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技术业已成为各车企当前关注的热点。所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燃油车是不含有前舱横梁零件的,目前比亚迪十余款电动车项目(EL、SCEB等)的均具有前舱横梁零件,新能源车为了增加续航能力,将前舱横梁的材料定为铝合金,这就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难点,因为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大(为钢的2倍),凝固时的体积收缩率为6.5%左右,况且其材料本身的强度低,所以焊接变形比传统碳钢大得多。
请参阅图1,前舱横梁1'制作过程中焊接时焊缝为中间横梁11'和两侧横梁 12'的所有对接、角接处。由于焊接量大、变形大,焊接之后会导致两根侧横梁12'之间产生很大的收缩,最终导致侧横梁12'的固定限位块卡住零件,零件无法取件。即制造难点是如何在焊接完成之后产品顺利取出。
目前焊接夹具上设计的是固定的限位块,仅依靠横梁的限位块对焊接尺寸进行控制,来保证焊接总成尺寸的一致性。虽然总成尺寸一致性特别好,但是焊接完成后取件特别困难,主要是焊接之后两侧横梁12'之间产生一个横向的收缩变形,导致夹具的限位块被卡紧,零件无法取出。但如果去掉限位块,又无法满足尺寸要求。以往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焊接完成之后工人用工具撬出产品或者拿锤子敲,这样不仅造成夹具容易损坏、生产效率低,由于铝合金材质较软。产品容易留下被撬过的痕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采用了由气缸带动的活动限位块,焊接时气缸充气对零件进行束缚,保证焊接总成的尺寸稳定,焊接完成气缸反向充气,活动限位块松开,产品能轻松被取出,不受焊接变形影响。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接夹具的限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机构、固定限位机构和活动限位机构,其中: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气缸、压头、压块、连接板和定位销;所述压紧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压紧气缸连接头;所述压头的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压紧气缸连接头相连;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压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的顶端的一侧通过铰链板与所述压头的中部相连,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座连接块,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所述压紧气缸的气缸座相连;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压块的下方;
所述固定限位机构包括外侧限位块和与其相连的托板,所述外侧限位块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顶端的另一侧;
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限位连接块、高度调节块和活动限位块;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限位气缸连接头;所述限位连接块的底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气缸连接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块的顶端相连;所述高度调节块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气缸的气缸座相连;所述高度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二底座连接块;所述活动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限位连接块的上,且所述外侧限位块和活动限位块一一对应地位于在所述托板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