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2984.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0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沈钱江;王菊良;储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沃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23/02;B32B23/04;B32B27/0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赵天真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针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属于针织布技术领域,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二氧化钛层,且基布层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一二氧化钛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除螨层,所述第一除螨层远离第一二氧化钛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二二氧化钛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除螨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除螨层和第二除螨层,使针织布具有初步除螨的功效,通过设置第一二氧化钛层和第二二氧化钛层,使针织布具有屏蔽紫外线的同时还具有进一步除螨的功效,多种结构相互配合,使针织布表面不易滋生细菌和螨虫,进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
背景技术
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虽然现有针织布的生产工艺正在日渐成熟,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针织布的表面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具有除螨以及透气防水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二氧化钛层,且基布层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一二氧化钛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除螨层,所述第一除螨层远离第一二氧化钛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二二氧化钛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除螨层,所述第二除螨层远离第二二氧化钛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防水膜,所述第一防水膜和第二防水膜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微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螨层包括竹纤维经纱和甲壳素纤维纬纱,其中,所述竹纤维经纱共设置有若干根,所述甲壳素纤维纬纱共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竹纤维经纱与若干根所述甲壳素纤维纬纱之间为交织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氧化钛层包括二氧化钛经纱和二氧化钛纬纱,其中,所述二氧化钛经纱共设置有若干根,所述二氧化钛纬纱共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二氧化钛经纱与若干根所述二氧化钛纬纱之间为交织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膜和第二防水膜均为聚四氟乙烯膜。
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0.3微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二氧化钛层的结构与第一二氧化钛层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除螨层的结构与第一除螨层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螨功能的针织布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除螨层和第二除螨层(第一除螨层和第二除螨层均是由竹纤维经纱和甲壳素纤维纬纱交织而成),使针织布具有初步除螨的功效,通过设置第一二氧化钛层和第二二氧化钛层(第一二氧化钛层和第二二氧化钛层均是由二氧化钛经纱和二氧化钛纬纱交织而成),使针织布具有屏蔽紫外线的同时还具有进一步除螨的功效,多种结构相互配合,使针织布表面不易滋生细菌和螨虫,进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防水膜和第二防水膜,同时第一防水膜和第二防水膜上均均匀开设有微孔,微孔的孔径为0.2-0.3微米,这种孔径能够透气而不可以透水,使得针织布具有良好的透气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除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二氧化钛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沃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沃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2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化玻璃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足球用的缝纫机切刀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