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利用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35955.3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6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岳朴杰;谷小兵;荆亚超;孟磊;申镇;江澄宇;李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8B9/08;F25B27/02;F25B30/06;F22D11/06;F22D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余热 水分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利用的系统,包括:膜冷凝器和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与所述膜冷凝器连接,并利用经过所述膜冷凝器后的烟气作为热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通过利用烟气自身余热形成循环,无需额外热量对低温烟气进行加热,实现了从高温烟气处吸热,向低温烟气处放热的自循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利用膜冷凝器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回收水不仅干净且可补充锅炉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回收水还可在冷凝器处被加热,减少回收水升温所需加热热量,降低锅炉能耗;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与膜冷凝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者优点进行互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湿烟气的水热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火电厂经过脱硫塔后烟气温度相对较低,采用先冷凝后加热的方法实现烟气水蒸气回收利用时,由于烟气余热能量的品质相对较低,因此,回收的能量深度利用空间较小,烟气升温时需耗费大量高品质热源,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与烟气接触使其品质较差,若要充分利用该部分水资源,需进一步加工处理。单独采用膜冷凝技术回收烟气水分与余热时,其回收水温度提升有限,不能进行有效的余热利用,而且回收水水量根据烟气量的变化波动较大,不能有效的单独控制。采用热泵方法回收烟气水分及余热时,常用来加热烟气或从烟气中吸收热量,但对烟气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值不能有效充分利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而且系统中常采用集水器进行回收烟气中冷凝水,导致冷凝水与烟气直接接触会,从而回收水品质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结合上述技术的优点提供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及水分高效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结合了传统冷凝法、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及膜冷凝技术的优点,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高效回收烟气系统的热量;在不使用额外高品质能量的情况下,提高排烟温度,通过回收高品质冷却水,可有效减少电厂补充用水量,解决了烟气余热利用过程中换热效率低,回收水品质差、参数调节复杂,设备运行费用高,“消白”效果差及排烟温度低的问题,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可用于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利用的系统,包括:
膜冷凝器;以及
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与所述膜冷凝器连接,并利用经过所述膜冷凝器后的烟气作为热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再生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再生器均与所述吸收器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再生器和所述吸收器连接,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再生器之间还设置有溶液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还包括:节流阀,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再生器之间、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均设置有节流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冷凝器包括多个膜片,所述膜片上设置有孔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包括:依次排列的分离层、支撑层和结构层,所述分离层、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结构层上均有孔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膜片与膜片之间以串联方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层上的孔径为10-20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的内部的压力低于所述膜片的外部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的内部为0.01-0.1Mpa的真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器中包括溴化锂-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5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动力输出的偏轴式二挡变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