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6834.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2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源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K9/00;B23K9/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 切削 复合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包括:内冲液装置,内部具有内冲液通道;工具电极,与所述内冲液装置连接,所述工具电极中空,所述工具电极与所述内冲液通道连通;外冲液喷嘴;以及,控制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内冲液通道的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外冲液喷嘴的第二通道,所述控制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打开或闭合,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用于连通冲液供应单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适用范围广、冲洗效果好、工具电极工作稳定、加工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实现电弧微爆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内冲液,但是,从实际加工情况来看,由于内冲液装置的密封能力和旋转速度限制,冲液强度并不能满足电弧微爆加工对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间隙过小导致内冲液堵塞,电极底部与侧面的冲液断弧效果不理想,降低加工效率;另一方面,电弧弧柱熄灭后产生的微爆作用把熔化金属材料抛离加工区域,但由于内冲液堵塞导致冲液不充分,对极间和工具电极侧面的冲刷效果不明显,部分熔化金属会粘连在热熔蚀坑内,使工件表面精度降低,工具电极下一步伺服运动会触碰到表面凸起的冷却金属液滴,导致电弧微爆加工短路,中断加工过程。另外,电弧微爆加工一般用于工件材料的粗加工工序,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供铣削、磨削等精加工工序去除,实现复合加工模式。精加工阶段需要外接冲液冷却刀具,但现有的电弧微爆加工机床不具备内外冲液模式切换的功能。总而言之,现有电弧微爆加工的冲液方案不能解决当内冲液强度不足导致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稳定性差以及电极短路风险,也不适用于采用复合加工模式的电弧微爆加工机床,以上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电弧微爆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上的应用,阻碍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的控制方法,旨在提升数控电弧加工的适用范围,提升冲液的冲洗效果,提升工件的加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包括:
工具电极,内部具有内冲液通道;
外冲液喷嘴;以及,
控制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内冲液通道的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外冲液喷嘴的第二通道,所述控制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打开或闭合,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用于连通冲液供应单元。
可选地,所述阀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冲液供应单元。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所述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弧微爆与切削的复合加工装置还包括:
冲液供应单元,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冲液供应单元与所述控制阀之间,所述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及/或,
泵,与所述冲液供应单元连接,用于驱动冲液向所述控制阀流动,且所述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冲液装置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内冲液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所述内冲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源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源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6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膝关节固定器的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裁切机下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