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4714.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1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侠;江华;王珂;赵云飞;杨三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52 | 分类号: | C21D1/52;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赵燕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底式 热处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内辊道、燃烧排烟系统和燃烧监控系统,所述炉体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炉顶、炉墙和炉底,同一侧的所述炉墙内设有沿所述出料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燃烧口和排烟口,所述燃烧排烟系统含有供排主管道和沿所述出料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燃烧排烟单元,所述燃烧排烟单元含有烧嘴(2)、换热器(3)、燃气供应支线(11)、助燃空气供应支线(12)和排烟支线(13),烧嘴(2)匹配的插件于所述燃烧口内,换热器(3)匹配的插件于所述排烟口内。该辊底式热处理炉的优点是炉温均匀、空气预热温度高、能耗低,投资较少。特别适合厚板的热处理,具有传统辊底式热处理炉无法替代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传统辊底式热处理炉通常采用烧嘴与预热器集成为一体,助燃空气与燃气在烧嘴内部通道多级混合,实现充分燃烧,形成较长的火焰形状,烟气由烧嘴外环通道排出,烧嘴的外环通道内设有翅片对流型空气预热器,与烟气进行热交换,回收余热。采用供热、排烟一体化烧嘴的辊底式热处理炉,在炉长方向上烧嘴交错布置,保障钢板温度均匀。沿炉长方向设置10个-15个温度控制段,每段设2支热电偶检测温度。
由于烧嘴与预热器集成,预热器体积受到限制,空气预热温度不高,节能效果较差;由于供热和排烟在同一位置,火焰容易短路,未进入炉膛就直接由烟道排走,浪费能源;另外每个温度控制段只有两支热电偶,炉温无法进行精确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该辊底式热处理炉将烧嘴与换热器采用分体式设置,该辊底式热处理炉的优点是炉温均匀、空气预热温度高、能耗低,投资较少,特别适合厚板明火热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内辊道、燃烧排烟系统和燃烧监控系统,所述炉体含有内外套设的炉衬耐火材料层和外侧钢结构,所述炉内辊道位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炉内辊道含有沿出料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炉辊,所述炉体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炉顶、炉墙和炉底,同一侧的所述炉墙内设有沿所述出料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燃烧口和排烟口,该燃烧口位于炉辊的下方,该排烟口位于炉辊的上方,所述燃烧排烟系统含有供排主管道和沿所述出料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燃烧排烟单元,所述燃烧排烟单元含有烧嘴、换热器、燃气供应支线、助燃空气供应支线和排烟支线,烧嘴匹配的插件于所述燃烧口内,换热器匹配的插件于所述排烟口内,所述供排主管道能够向所述燃烧排烟单元供应燃气以及将所述燃烧排烟单元内的烟气排出,该燃烧监控系统能够检测炉膛内的温度和压力。
所述炉体的两端均设有炉门、炉门升降装置和炉门压紧装置,炉辊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和轴承座与外侧钢结构连接,所述辊底式热处理炉还包括辊道驱动机构,所述辊道驱动机构含有变频减速电动机和中间接轴联轴器。
炉门的内侧设有密封帘,密封帘为耐火纤维布与柔性吊挂不锈钢丝网的组合结构,炉辊上方的炉衬耐火材料层为耐火纤维模块结构,炉辊下方的炉衬耐火材料层为砌砖结构。
外侧钢结构由钢材焊接而成,炉门的内侧表面设有轻型耐火纤维结构,炉门的内部设有水冷结构,所述炉门升降装置为电动升降结构,所述炉门压紧装置为气动压紧结构。
烧嘴位于换热器的正下方,烧嘴与炉辊沿所述出料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炉体内的下部设有导流墙,导流墙与烧嘴位于所述炉体的相对两侧,导流墙能够引导热空气向上移动。
所述供排主管道含有燃气供应主管线、助燃空气供应主管线和排烟主管线,燃气供应主管线通过燃气供应支线与烧嘴的燃气接口连接,助燃空气供应主管线通过助燃空气供应支线与换热器的助燃气入口连接,换热器的助燃气出口通过连接支线与烧嘴的助燃气接口连接,排烟主管线通过排烟支线与换热器的烟气出口连接。
燃气供应支线上依次设有手动球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手动闸阀,助燃空气供应支线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闸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4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厢前板管式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