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蓄热罐蓄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21918.7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6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申;王海鸿;汉京晓;荀志国;孙鹏;陈飞;李仲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00;F24D19/10;F24H1/22;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 地址: | 1000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系统 | ||
1.一种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1),其连接有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管路,接收低品位可再生能源中的热量将介质加热至第一品位,由其介质输出端输出加热后到达第一品位的介质;
第一蓄热罐(21),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1)的介质输出端,存储所述换热器(1)的介质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一品位的介质;
电极锅炉(3),其入水口(31)连接所述第一蓄热罐(21)的输出端,在满足用电条件时,驱动电极锅炉(3)内部所设置的电极(33)加热由第一蓄热罐(21)所输入的第一品位的介质至第二品位,从电极锅炉(3)的出水口(32)输出第二品位的介质;
第二蓄热罐(22),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极锅炉(3)的出水口(32),存储所述出水口(32)所输出的第二品位的介质,第二蓄热罐(22)的输出端连接至热网(4),向热网(4)输出第二蓄热罐(22)内所存储的第二品位的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品位的介质的温度低于第二品位的介质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品位的介质的温度不超过60℃;所述第二品位的介质的温度不低于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锅炉(3)的电极(33)包括:
装配板(54),其固定在电极锅炉(3)的外壁表面,装配板(54)的中间设置有连通至电极锅炉(3)内壁的安装孔;
第一电极(51),其上端突出所述装配板(54)表面,第一电极(51)的下端由所述装配板(54)中的一个安装孔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
第一导电棒(511),其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51)的下端,第一导电棒(511)的下端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的介质中;
第一电极盘(512),其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电棒(511),与所述第一导电棒(511)电连接;
第三电极(53),其上端突出所述装配板(54)表面,第三电极(53)的下端由所述装配板(54)中的另一个安装孔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
第三导电棒(531),其上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极(53)的下端,第三导电棒(531)的下端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的介质中;
第三电极盘(532),其垂直于所述第三导电棒(531),与所述第三导电棒(531)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盘(512)、所述第三电极盘(532)分别沿所述第一导电棒(511)、所述第三导电棒(531)长度方向成对的设置为多组,每一组中,所述第一电极盘(5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电极盘(532)的一侧相互接近,每一组中所述第一电极盘(512)与所述第三电极盘(532)相互接近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绝缘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锅炉(3)的电极(33)还包括:
第二电极(52),其上端突出所述装配板(54)表面,第二电极(52)的下端由所述装配板(54)中的又一个安装孔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
第二导电棒(521),其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极(52)的下端,第二导电棒(521)的下端伸入所述电极锅炉(3)内部的介质中;
第二电极盘(522),其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电棒(521),与所述第二导电棒(52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盘(522)的中间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导电棒(511)、第三导电棒(531)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电极盘(522)沿所述第二导电棒(521)间隔设置在相邻两组第一电极盘(512)第三电极盘(532)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盘(512)、第二电极盘(522)、第三电极盘(532)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导电棒(511)、第二导电棒(521)、第三导电棒(531)相互平行,
每一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盘(512)第三电极盘(53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蓄热罐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棒(521)穿过各组第一电极盘(512)与所述第三电极盘(532)之间所设置的绝缘间隙,所述第一电极盘(512)、所述第二电极盘(522)、所述第三电极盘(532)之间无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19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明增强型可折叠LED灯
- 下一篇:一种保压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