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茶叶发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0632.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2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施圣希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茶叶 发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式茶叶发酵箱,包括发酵箱本体,发酵箱本体分为第一发酵箱和第二发酵箱,第一发酵箱和第二发酵箱两侧均设有安装耳,两者扣合后通过安装耳与螺栓配合锁紧,第一发酵箱或第二发酵箱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圈,使两者扣合锁紧后形成密闭发酵空间,所述第二发酵箱的内底面上沿纵向设有若干排加水管,每排加水管中包括若干根加水管,加水管管壁上均匀密布若干加水孔,第二发酵箱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加水管均与进水管连通。其优点在于,发酵箱本体采用分体式设计,无需借助工具且不接触茶叶即可完成翻堆工序,更为快捷、卫生,加水管对茶叶的均摊、取出均无干扰,结构更为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茶叶发酵箱。
背景技术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将毛茶均摊、加水,等待自然发酵,并及时翻堆、加水,并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毛茶发酵完成后,自然晾干,再将茶叶蒸压、陈化,即完成整个发酵过程。传统工艺中,上述翻堆工序往往通过人工直接进行或借助工具进行,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极不卫生,易影响茶叶品质。此外,为了达到均匀加水的目的,一般会在发酵箱内预先布置加水管,但布置加水管会影响发酵箱内的空间,不利于茶叶的均摊和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分体式茶叶发酵箱,发酵箱本体采用分体式设计,无需借助工具且不接触茶叶即可完成翻堆工序,更为快捷、卫生,加水管对茶叶的均摊、取出均无干扰,结构更为合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茶叶发酵箱,包括发酵箱本体,发酵箱本体分为第一发酵箱和第二发酵箱,第一发酵箱与第二发酵箱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两者为同一端面开口的方形箱体,第一发酵箱和第二发酵箱两侧均设有安装耳,两者扣合后通过安装耳与螺栓配合锁紧,第一发酵箱或第二发酵箱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圈,使两者扣合锁紧后形成密闭发酵空间,所述第二发酵箱的内底面上沿纵向设有若干排加水管,每排加水管中包括若干根加水管,加水管管壁上均匀密布若干加水孔,第二发酵箱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加水管均与进水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两立板,第一发酵箱左右两侧面通过转轴分别与两立板连接,其一转轴上设有转盘,转盘用于转动第一发酵箱以改变第一发酵箱与第二发酵箱的上下位置关系。
作为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圆周上对称设有两安装槽,两安装槽内均设有T型限位杆,T型限位杆与安装槽内壁为转动连接,位于转盘一侧的立板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T型限位杆的位置相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底座、水平车和两立柱,两立柱对称固定在底座两侧,水平车置于底座上且其两端分别与其一立柱通过直弹簧连接,两立板固定在水平车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凸起挡条,凸起挡条上端面为弧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发酵箱和第二发酵箱的开口端面为相匹配的阶梯状。
作为优选的,相邻加水管之间具有相同的高度差且该高度差不小于第一发酵箱或第二发酵箱深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发酵箱本体采用分体式设计,在第一发酵箱中均摊茶叶并发酵一段时间后,通过转动发酵箱本体使茶叶由第一发酵箱转移至第二发酵箱,无需借助工具且不接触茶叶即可完成翻堆工序,更为快捷、卫生,通过第二发酵箱内布置的加水管均匀加水,加水发酵一段时间后,通过转动发酵箱本体使茶叶由第二发酵箱转移至第一发酵箱,随后取出茶叶,加水管对茶叶的均摊、取出均无干扰,结构更为合理;
2、通过两立板支撑第一发酵箱使其转动,同时由两组可转动的T型限位杆与限位槽配合固定第一发酵箱与第二发酵箱的上下位置关系,易于操作、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施圣希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恩施圣希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0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冷随钻测量系统
- 下一篇:动态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