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耕地坡面地膜覆盖栽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9358.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4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宇;张颖;罗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13/02;A01G24/17;A01G24/20;A01G24/35;A01G24/22;A01G24/23;A01G24/46;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耕地 地膜 覆盖 栽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坡耕地坡面地膜覆盖栽培系统,它包括固定网层,固定于坡面上的网状结构;地膜覆盖层,铺设于坡面上并与固定网层结合;水气交换槽,开设于地膜覆盖层上的若干道横向布设的槽结构;其中,所述地膜覆盖层包括水肥富集层,为铺设于坡面上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海绵、吸水性树脂或超轻量营养基质为主;覆膜网面层,铺设于水肥富集层表面,并与固定网层连接,实现地膜覆盖层与坡面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构建坡地“土、肥、水、种”间的生态平衡,建立有效保育坡面水土措施,控制人工地膜覆盖层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实现了水土生命协同的国土综合整治体系并恢复生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耕地(含田埂\梯壁坡面)土地空间利用与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是一种坡耕地坡面地膜覆盖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坡耕地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丘陵山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传统的耕作管理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的坡耕地(农用地)开发利用,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不合理的山地开发和耕作方式,使地表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还威胁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在造成坡耕地生产力低下,土地保土、蓄水能力下降的同时,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故因地制宜加强坡耕地地膜覆盖层综合治理设计,减少生态失衡、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坡耕地坡面地膜覆盖栽培系统,通过将坡面上的土、桩、网、复合层与植物一同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坡地空间水、土、生命间“土、肥、水、种”间的生态平衡,来有效保育坡面水土措施,控制人工地膜覆盖层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实现了水土生命协同的国土综合整治体系并恢复生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坡耕地坡面地膜覆盖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固定网层1,固定于坡面9上的网状结构;
地膜覆盖层,铺设于坡面9上并与固定网层1结合;
水气交换槽4,开设于地膜覆盖层上的若干道横向布设的槽结构;
其中,所述地膜覆盖层包括
水肥富集层21,为铺设于坡面9上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海绵、吸水性树脂或超轻量营养基质为主;
覆膜网面层22,铺设于水肥富集层21表面,并与固定网层1连接,实现地膜覆盖层与坡面9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地膜覆盖层本身铺设于坡面表面,通过地膜覆盖层对原坡地坡面表面隔离,将坡面上的桩、网、复合层与植物一同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岩质边坡、田埂梯壁种植栽培系统。这个以梯壁种植为核心的植被营造栽培技术,使原坡面避免承受风和雪荷的外力侵蚀。在水土保育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上,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2.充分利用岩质边坡、田埂梯壁种植物工程来保持田间水、土、肥,有效防止实施地水土流失,在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同时,耦合水土保持与现代农业,增加田埂作物收入,达到增加耕地质量和补充耕地面积的功效。同时田间植物间作,改善田间气候生态环境,形成保护坡耕地的生态屏障。其具技术独到、不可替代的优势。
3.集成组装“有机肥+配方肥”,水肥富集层采用如:发酵床养猪垫料、秸秆、锯末、菇渣、糖渣、煤灰、垃圾等可再生废弃物制作“富养基质”,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使之成为蔬菜瓜果生长的“沃土”,并可连续使用3—5年。使用后网草护坡“富养基质”直接做园地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地力,促进提质增效,新的网草护坡继续安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9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养殖环境清理设备
- 下一篇:线材成捆绕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