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振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8696.3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潘;潘云伟;雷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顾友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振器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吸振器结构,包括安装于副车架上且靠近后悬置的安装支架以及设于安装支架上的动力吸振器,安装支架与动力吸振器为拆卸式连接;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包括定位板、与定位板两侧连接的连接翼;定位板上设有螺柱,安装支架通过连接翼与副车架连接;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器支架、固定于吸振器支架上的吸振器,吸振器支架通过所述螺柱与定位板连接。本申请吸振器结构用于吸收副车架的共振,从而解决副车架共振而引起的车内振动、轰鸣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吸振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后悬置安装于副车架上,因而副车架会承受来自动力系统的振动载荷。合理的副车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和阻隔振动载荷向车内传递,当副车架结构设计不合理时,如副车架结构与振动载荷存在共振时,此时副车架不仅不能减小和阻隔振动载荷向车内传递,反而会对振动载荷进行放大,最终传递至车内引起振动、轰鸣等问题。为了解决由副车架结构共振引起的车内振动、轰鸣问题,通常会采取优化副车架结构(局部优化或整体优化)以改变副车架的刚度和模态频率的方法进行解决,尽管该方法较为常用,但会造成副车架结构复杂、开发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成本增加,尤其是当副车架结构受到整体布局、空间大小、零部件装配等条件限制时,该方法的优化作用十分有限,且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振器结构,该吸振器结构安装在靠近后悬置的副车架上,用于吸收副车架的共振,从而解决副车架共振而引起的车内振动、轰鸣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振器结构,包括安装于副车架上且靠近后悬置的安装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动力吸振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动力吸振器为拆卸式连接;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定位板、与所述定位板两侧连接的连接翼;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螺柱,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连接翼与副车架连接;
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器支架、固定于所述吸振器支架上的吸振器,所述吸振器支架通过所述螺柱与所述定位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翼包括弧形安装面,所述弧形安装面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副车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定位孔,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副车架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吸振器的材料为橡胶。
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靠近后悬置的副车架上布置吸振器结构,用于吸收副车架的共振,从而解决副车架共振而引起的车内振动、轰鸣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振器结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振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吸振器结构,1-副车架,2-后悬置,31-第一支架,311-定位板,312-连接翼,313-螺柱,32-第二支架,41-吸振器支架,42-吸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8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科给药棉便捷上药的护理罐
- 下一篇:一种呼吸内科防传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