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0032.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于在亮;郭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丰叶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锦峰路8号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成像 仪上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开口,机壳内设置有工作台,机壳外部设置有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传送机、第一气缸和气动夹爪,传送机设置在机壳外部且与开口同侧,传送机的传输带所处平面高度和工作台上端面所处平面高度相同,第一气缸设置在传送机远离机壳的一侧,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气动夹爪固定连接,气动夹爪的两支臂朝向传送机,两支臂所处平面高度与传输带上的凝胶产品所处平面高度相同,第一气缸能带动气动夹爪的两支臂从开口进入或远离机壳内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凝胶产品自动放、取的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属于生物工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凝胶成像仪仪主要用于蛋白、核酸凝胶成像仪及分析,系统提供白光和紫外光两种光源进行拍摄凝胶,由系统自带的图像捕捉软件捕捉拍摄图像,然后由系统自带的图像分析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对DNA凝胶条带进行图形分析时,只能人工手动将凝胶产品放进凝胶成像仪中,图形分析完成后再由人工手动将其取出,手臂需暴露在凝胶成像仪中的紫外灯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动作慢,效率低,因此对于凝胶成像仪,不能对凝胶产品进行自动放取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凝胶产品自动放、取的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开口,机壳内设置有工作台,机壳外部设置有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传送机、第一气缸和气动夹爪,传送机设置在机壳外部且与开口同侧,传送机的传输带所处平面高度和工作台上端面所处平面高度相同,第一气缸设置在传送机远离机壳的一侧,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气动夹爪固定连接,气动夹爪的两支臂朝向传送机,两支臂所处平面高度与传输带上的凝胶产品所处平面高度相同,第一气缸能带动气动夹爪的两支臂从开口进入或远离机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凝胶成像仪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机壳内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用来放置凝胶产品,机壳外部设置有传输机构,机壳外部设置有传输机构,传送机设置在机壳外部且与开口同侧,第一气缸设置在传送机远离机壳的一侧,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气动夹爪固定连接,气动夹爪的两支臂朝向传送机,两支臂所处平面高度与传输带上的凝胶产品所处平面高度相同,传送机的传输带所处平面高度和工作台上端面所处平面高度相同,当需要对产品进行图像分析时,第一气缸先带动气动夹爪将传输带上的产品夹住,夹住产品之后,第一气缸再带动气动夹爪进入机壳内部,气动夹爪松开产品将产品放在工作台上,第一气缸再次带动气动夹爪移动从机壳内部移出,实现了对凝胶产品自动放取,大大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同时避免人工受到危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第一气缸底部设置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气缸缸体固定连接并由升降气缸控制其沿传送机高度方向移动,升降气缸与操作地面接触,升降气缸带动第一气缸沿传送机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当传送机的传送带上的产品高度发生改变或者工作台和传送机的高度发生改变,升降气缸可以调整第一气缸所处位置的高度,从而能使气动夹爪将产品夹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开口两侧设置有滑槽,两个滑槽均与盖板滑动连接,盖板位于开口上方并将其完全覆盖,盖板由设置在机壳外侧的驱动件带动其在滑槽上滑动,将凝胶产品放置到工作台上后,驱动件带动盖板将开口覆盖,保证机壳内部处于密闭环境使凝胶产品更好进行接下来的图像分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驱动件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盖板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带动盖板在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工作台通过固定件固定设置有凝胶收集块,凝胶收集块上设置有与凝胶产品相匹配的u型凹槽,u型凹槽的槽口朝向开口且与气动夹爪两支臂之间形成的臂口对应,气动夹爪的两支臂将产品夹住,第一气缸带动气动夹爪的两支臂进入机壳内部,将凝胶产品插入凝胶收集块的u型凹槽内,使凝胶产品稳定的放置在凝胶收集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0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材抗弯性能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防结垢防堵塞蒸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