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电子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08435.3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6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宾松翠;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广联电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H01R13/52;H01B7/18;H01B7/02;H01B7/282;H01B7/29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电子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电子线束,包括导线、连接端子和防水机构,导线固定连接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开有防水槽,防水机构设置在电线上,防水机构包括导柱、卡块、防水块和限位块,在导柱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防水块、卡块、限位块,导柱设置外螺纹,卡块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卡块旋转到最靠近连接端子位置时,防水块被挤压到所述防水槽中,起到防水作用,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导柱远离连接端子的一端;在导线与连接端子连接处设置防水机构,从解决导线与连接端子之间的防水功能;导柱上设有外螺纹,卡块设有内螺纹,卡块在导柱上螺旋挤压防水块,将防水块挤压到防水槽中,操作方便,易于更换损坏零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电子线束,属于电子线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线束是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实现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传递或电源的连接的电子部件,是目前各类设备的连接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一般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
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的电子线束经常是裸露在空气中,仅有一层绝缘层进行保护,这样的保护远不够,又由于电子线束使用来导电的,所以电子线束的防水性能尤为重要,现有中只关注了电线处的防水需求,但是对于连接端子与导线连接的地方防水需要还为被重视,所以连接端子与导线连接的地方得防水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子线束,来解决电子线束的防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电子线束,包括导线、连接端子和防水机构,导线固定连接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开有防水槽,防水机构设置在导线上,防水机构包括导柱、卡块、防水块和限位块,在导柱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防水块、卡块、限位块,导柱设置外螺纹,卡块设置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卡块移动到最靠近连接端子位置时,防水块被挤压到防水槽中,限位块固定在导柱远离连接端子的一端。
优选地,限位块设置阶梯槽,导柱伸入阶梯槽中固定连接,限位块设置保护套。
优选地,保护套为柔性材料。
优选地,防水机构还包括卡扣,防水块设置卡槽,卡扣卡紧在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导线包括电线包裹层和电线,电线包裹层包裹在电线上,电线包裹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绝缘层、缓冲层、金属层、防水层、防火层。
优选地,绝缘层为树脂、塑料、硅橡胶、PVC等绝缘材料。
优选地,缓冲层与所述金属层紧密连接,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绝缘层留有间隙。
优选地,缓冲层材料为弹性橡胶。
优选地,防水块为防水橡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导线与连接端子连接处设置防水机构,防水块被压紧在防水槽中,从而提高连接端子与导线接口处的防水能力;防水块、卡块、限位块均设置在导柱上,避免影响到导线的安全性;导柱上设有外螺纹,卡块设有内螺纹,卡块在导柱上螺旋挤压防水块,将防水块挤压到防水槽中,操作方便,易于更换损坏零件;限位块设置在导柱另一端,可以起到限制导柱上结构件的位置,限位块还设有保护套,保护套为橡胶材料,避免电线因在导柱出口处自由度变大,折弯损坏的风险;电线包裹层设有金属层,金属层加强电线保护强度,也可以防止蚊虫撕咬;电线包裹层在金属层和绝缘层之间设置缓冲层,缓冲层贴着金属层,且缓冲层与绝缘层留有间隙,因此电线在电线包裹层内可以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折弯造成断裂,也防止了电线与金属层磨损,损坏电线;在金属层外面设置防水层和防火层,可以防止外在明火和水源损坏内在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电子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电子线束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广联电线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丹徒区广联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8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