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氧结构及富氧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8047.5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少明;夏冻;傅德恩;吴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鼎元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58;F23D14/08;F23D14/7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氧结构及富氧燃烧器,包括输送管、环形管、复数个富氧喷头,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气密性连通;所述富氧喷头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数量相等;每所述富氧喷头包括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两端口封闭,每所述喷气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出气口,每所述喷气管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三进气口;复数个所述喷气管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管,同时每所述第三进气口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气密性连通。富氧喷头圆周均匀分布在环形管上,上面打一排或多排均匀分布的第三出气口,可以将氧气均匀分布在配风器的空气通道,使氧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且富氧喷头位于空气管路的末端,氧气损耗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氧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增氧结构及富氧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工业燃烧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于是产生了很多针对燃烧系统、管道或燃烧设备开展的节能技术,其中富氧燃烧技术是其中的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行业公知的富氧燃烧技术多数情况是通过在空气管道上增氧的办法实现富氧效果。具体办法为:在空气管道中通入混氧管或直接在空气管道上增加混氧设备。此类方法实施简单,操作方便、实用,因此基本上国内的富氧燃烧系统均采用这种方法。
如图1所示,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混氧点位置距离燃烧喷出位置往往相差较远,空气管道存在很多弯头、变径等设备,从结构上会导致氧气在空气管路中混合不太均匀,氧气浓度非常不稳定,容易导致燃烧火焰温度忽高忽低,以致燃烧效率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实际节能效果。很多富氧燃烧系统和实验因为节能效果不明显或节能回报差而最终被放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氧结构及富氧燃烧器,增氧结构,可以使氧气分布更加均匀,混氧效果好,氧气浓度稳定,增氧点位于富氧燃烧器的空气管路末端,氧气损耗最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氧结构,包括
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出气口;
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开设有第二进气口和复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气密性连通;
复数个富氧喷头,所述富氧喷头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数量相等;每所述富氧喷头包括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两端口封闭,每所述喷气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出气口,每所述喷气管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三进气口;复数个所述喷气管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管,同时每所述第三进气口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气密性连通。
进一步地,每所述富氧喷头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包括第四进气口和第四排气口;所述连接管的第四排气口气密性的连接于所述第三进气口;每所述第二出气口为内螺纹孔,所述连接管的第四进气口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内螺纹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进气口位于所述喷气管的中点;所述连接管垂直连接于所述喷气管,构成T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气口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第三出气口沿所述喷气管的轴向排成至少一排。
进一步地,复数个所述第三出气口沿所述喷气管的轴向排成三排,其中第一排和所述第三进气口位于同一中心平面并相对布置,另外两排对称布置在第一排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富氧燃烧器,包括燃气管、配风器、旋流器、燃气喷头以及烧嘴砖;所述燃气管气密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配风器内,且所述燃气管的出气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燃气喷头,同时所述燃气喷头位于所述烧嘴砖内;所述旋流器固定套设在所述燃气管上,且位于所述烧嘴砖的进气口内;还包括所述的增氧结构;所述的增氧结构的输送管气密性的安装在所述配风器内,且所述的增氧结构的环形管套在所述燃气管外,所述的增氧结构的富氧喷头位于所述旋流器和环形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鼎元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鼎元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8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膜煤棚内全覆盖式智能降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前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