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7899.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9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增禄;李文书;黄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宁馨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探伤 定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铁轨检测领域的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包括韦根丝、测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线、固定杆、滚轮和铁轨,所述滚轮贴于铁轨的上表面,所述滚轮的内壁上均布有韦根丝,所述滚轮的内部且位于韦根丝的一侧设有测速传感器,所述测速传感器上连接有信号输出线,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线与外部单片机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滚轮通过固定杆与外部探伤车相连接,不受移动速度的影响,信号输出稳定;不受移动距离的影响,总体定位误差2mm;不需要任何放大电路即可进行数据采集;完全替代现有编码器、北斗导航+惯导和区间测速等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长达13.4万公里,可绕地球三周,年增长率为2.4%,普通铁路平均每15分钟通过一班列车,城市铁路平均发车间隔3分钟,高速铁路交通枢纽地区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铁驶过。铁路是中国经济命脉,运输任务繁重,铁轨安全检测必不可少,铁轨探伤检测仍然需要人工查看,人工作业繁重、内容繁琐,损伤的判定高度依赖检测员的经验进行判断,易发生漏检,损伤位置及类型的显示不直观,容易发生误判。
现有的铁轨无损检测方式主要有:视觉检测、电涡流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目前的探伤车需要等车子运行半小时后,才会有数据产生,存在数据传输效率低;损伤判定效果差,损伤定位精度差等一系列问题。现有定位系统主要有编码器、北斗导航+惯导及区间测速等定位系统,编码器定位精度高,但容易受环境影响,如受振动的影响较大;北斗导航+惯导定位精度在2.5m,定位精度差,成本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解决现有定位系统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为铁轨探伤员减轻负担,提升铁轨检修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命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探伤车的定位系统,包括韦根丝、测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线、固定杆、滚轮和铁轨,所述滚轮贴于铁轨的上表面,所述滚轮的内壁上均布有韦根丝,所述滚轮的内部且位于韦根丝的一侧设有测速传感器,所述测速传感器上连接有信号输出线,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线与外部单片机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滚轮通过固定杆与外部探伤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韦根丝绕滚轮的轴心均匀布置,所述测速传感器内的检测线圈位于韦根丝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测速传感器安装于固定杆延伸至滚轮内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不受移动速度的影响,信号输出稳定;
2、不受移动距离的影响,总体定位误差2mm;
3、不需要任何放大电路即可进行数据采集;
4、完全替代现有编码器、北斗导航+惯导和区间测速等定位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韦根丝;2、测速传感器;3、信号输出线;4、固定杆;5、滚轮;6、铁轨;7、单片机信号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7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屋空间分隔的组合式沙发床柜基座
- 下一篇: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