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草沟及用于坡面的植草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07762.7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霍新霖;李茂林;李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A01G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用于 植草沟 系统 | ||
1.一种植草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部(1)以及与水平部(1)连接的倾斜部(2),倾斜部(2)与水平部(1)之间的角度为α,90°<α<180°;
水平部(1)和倾斜部(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3)、基土层(4)、过滤层(5)和储水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植草沟位于水平地面面时,植草沟设有两个所述倾斜部(2),两个倾斜部(2)分设在所述水平部(1)相对的两侧,且倾斜部(2)与地面相接,水平部(1)与地面平行且位于地面所在平面的下方,两个倾斜部(2)及水平部(1)共同形成流水通道;
当植草沟位于坡面时,植草沟设有一个倾斜部(2),且倾斜部(2)与坡面所在的斜面相对设置,倾斜部(2)与水平部(1)形成流水通道,所述储水区(6)的下端面与坡面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3)种植在所述基土层(4)上,植被层(3)的植物高度不超过所述植草沟深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土层(4)包括植被栽培土,基土层(4)的厚度大于等于600mm;
所述植被栽培土的入渗速率大于等于12cm/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5)的厚度大于等于100mm;
过滤层(5)为级配的碎石层,级配的碎石粒径范围为6.3mm-12.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土层(4)与过滤层(5)之间设有可渗透型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区(6)由粒径190±20mm的碎石构成,储水区(6)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面部(7),端面部(7)围设在所述水平部(1)和/或倾斜部(2)的侧部端面;
端面部(7)包括不可渗透型土工布(71)和支撑网(72),且不可渗透型土工布(71)位于支撑网(72)的外侧;
端面部(7)开设有溢流口(73),且溢流口(73)与水平部(1)的储水区(6)的上表面齐平。
9.一种用于坡面的植草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植草沟,植草沟呈阶梯式分布在坡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坡面的植草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之间两两相接,所有植草沟设有一个倾斜部(2),倾斜部(2)位于水平部(1)的后方,且倾斜部(2)与坡面所在的斜面相对,倾斜部(2)的后端面设有端面部(7),储水区(6)的下端面形状与坡面相适配;
位于坡面最高处的植草沟为第一植草沟,其余的植草沟为中间植草沟,第一植草沟的水平部(1)的前端面设有端面部(7),或者第一植草沟的前端面直接与坡面相接,中间植草沟的水平部(1)的前端面与前一个的植草沟的倾斜部(2)后端面的端面部(7)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77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