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样品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2305435.8 申请日: 2019-12-20
公开(公告)号: CN212159648U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发明(设计)人: 张婷婷;江威;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 利多(香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27/26 分类号: G01N27/26;G01N27/30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徐关寿
地址: 中国香港上环德辅道*** 国省代码: 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样品 检测 生物 传感器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传感器,具有一个加样端和一个电连接端,所述生物传感器包括绝缘基底、通道形成层和上盖层,一个电极系统设置在所述绝缘基底上,所述电极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触点和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导电迹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触点和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导电迹线。该生物传感器通过在样品接收区后设置限流通道和通道扩展区,通过限流通道来使样品减缓慢流入到通道扩展区,从而使样品能够与反应试剂充分混匀和充分反应;同时,通道扩展区保证样品具有较大的扩散空间,保证样品与试剂的充分混匀和充分反应;减少检测差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检测血液样品中凝血指标的生物传感器,属于电分析化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纤维蛋白原(FIB),即凝血因子I,是一种由α、β和γ链组成的二聚体,分子量340kDa,由2964个氨基酸组成,彼此以二硫键相连,由肝脏合成。血浆中的FIB含量2.0~4.0g/L,生物学半衰期96~144h。FIB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反应底物,参与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FIB在凝血酶、血纤维稳定因子(FXⅢa)、Ca2+等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并相互共价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其α链交错重叠共价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网,最终红细胞、血小板和α2-抗纤溶酶等成分形成稳定的血栓结构。

临床资料表明FIB水平升高患者中,多数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且FIB水平越高,危险性亦越大;血浆FIB水平升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FIB水平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性增加,易于产生血栓;高血压时常伴有FIB水平升高,它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FIB与脂肪代谢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老年、吸烟、肥胖、应激、口服避孕药和糖尿病等可以促进体内FIB水平升高。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FIB检测方法,一般都是光学法检测,常见的有凝固法和PT-der法。其中,以凝固法为原理的血凝仪应用较为广泛,所用方法大都是von-Clauss法,其原理是,凝血酶将可溶性的血浆FIB转化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在高浓度的凝血酶(3000~ 30000IU/mL)以及低浓度的FIB(一般将其稀释为0.05~0.8g/L)条件下,血浆凝固时间由FIB 浓度决定,血浆凝固时间与FIB浓度呈反比。

PT-der法是在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反应过程中,FIB的含量与凝血时间是呈负相关的,因此,在一段相同的时间内,如果吸光度变化差值越大,则提示FIB的含量越高。基于这个基本原理,FIB的含量可以在检测PT之后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推导出来。PT-der法在检测高浓度的FIB样品时,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以上所述的凝固法和PT-der法中所用的样品一般为血浆,这就需要将抽取的血液进行离心后再进行光学检测,因此存在使用较多的血液样品、检测过程复杂和耗时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电学参数来进行FIB等凝血指标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通过在样品接收区后设置限流通道和通道扩展区,让样品缓慢地从样品接收区流入到限流通道,再通过限流通道缓慢地流入通道扩展区,从而使样品能够与反应试剂充分混匀并充分反应;同时,通道扩展区保证样品具有较大的扩散空间,保证样品与试剂的充分混匀并充分反应;减少检测差异。并且,鉴于为样品能够被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少量的样品就可实现检测。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具有一个加样端和一个电连接端,所述生物传感器包括绝缘基底、通道形成层和上盖层,其中,

一个电极系统设置在所述绝缘基底上,所述电极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触点和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导电迹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触点和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导电迹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多(香港)有限公司,未经利多(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5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