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体框架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03695.1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堂;王启民;王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0;F24H9/18;F24H9/20;F22B1/02;F22B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框架结构 固体 蓄热 装置 | ||
1.一种框架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外面的保温层(2)、壳体(1)内部的:耐热金属构架(13)、蓄热体(4)、导轨(3)、电热装置(5)、换热器(7)、变频风机(8)、冷风道(9)和热风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金属构架(13)是由耐热钢或铸铁构建的上下两层结构框架;所述的蓄热体(4)、导轨(3)安装在耐热金属构架(13)上;所述的电热装置(5)固定在导轨(3)中;所述的壳体(1)临近电热装置位置一侧上开设有长方形的检修孔(14),通过检修孔(14),电热装置(5)可整体从导轨(3)中抽出到固体电热蓄热装置外部;所述的变频风机(8)打出的风通过下层的冷风道(9)、多排蓄热体内风道(10、11、12)转入上层多排蓄热体内风道,经上层热风道(6)汇集进入换热器(7),最后回到变频风机(8)的入口,完成一个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5)由电热框架(17)、螺旋电热丝(15)、绝缘瓷套(16)、异形绝缘陶瓷挡板(18)、中心金属杆(19)、螺母(20)和垫片(21)构成;电气接线经过上下两排异形绝缘陶瓷挡板(18)上的电气穿孔(22)与电热丝(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装置(5)中,绝缘瓷套(16)、异形绝缘陶瓷挡板(18)材质要求高温下绝缘性能满足相应等级电压绝缘要求,其结构参数满足相应等级的电压绝缘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内设置内风道(10、11、12),相邻两排内风道错开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程学院,未经沈阳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36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结构的固体电蓄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拉臀线塑形负氧离子打底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