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6574.9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7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冯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德龙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工程 电缆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包括底盒,所述底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盒、加热电缆管、降温电缆板,所述伺服电机盒的表面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伺服电机盒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插接有风扇,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该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便于调节箱体的高度,从而便于人员对箱体的安放以及使箱体防水防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
背景技术
机电即机电一体化,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机电工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机电工程中电缆转接箱已成为人们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装备。
目前现有的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功能单一,不仅难以防潮防水而且难以对不耐热的电缆进行降温散热以及保护不耐低温的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包括底盒,所述底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盒、加热电缆管、降温电缆板,所述伺服电机盒的表面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伺服电机盒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插接有风扇,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插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插接有与调节孔相适配的调节螺栓。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进线孔,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线孔。
可选的,所述箱体一侧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一厘米。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卡紧槽,所述箱盖的底部设置有与卡紧槽相适配的卡紧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只需将调节杆从固定杆内部拉出,待拉出合适的高度时将调节螺栓插进调节孔内即可固定调节杆的高度,从而固定调节箱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便于人员对箱体的安放以及便于箱体防水防潮。
2、该一种机电工程电缆转接箱,通过加热电缆管与降温电缆板的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可以将不耐热的电缆放置在降温电缆板内卡紧固定,从而对不耐热的电缆进行降温,可以将不耐寒的电缆放置在加热电缆管内从而对不耐寒的电缆进行加热放置,降低电缆的损坏速度,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伺服电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德龙,未经冯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65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寓房自动断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玫瑰花花蕾人工采摘用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