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95905.7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9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辉;祝可嘉;江俊;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H02J50/12;H02J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无线 供电 智能 门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其包括:无线发射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DC输入源、发射端电路和发射端谐振单元;无线接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接收端谐振单元、接收端电路和负载;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与所述发射端谐振单元能量耦合,负载为门锁的电池部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谐振单元相互耦合的方案应用至智能门锁的供电系统,可以完美的解决智能门锁的电能需求。该方案突破了传统门锁经常需要更换电池,现有方案传输距离近且不能长时间供电的难点,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智能门锁上的工程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化发展,人们对安防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需求的提升,智能门锁应运而生。由于智能门锁工作方式需要足够的电能驱动,现行的主流解决方案是通过电池供电。对于仅有识别身份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可以达到2~4个月续航,但是对于有视频对讲等高级功能的门锁一般续航只有一周左右。因此,智能门锁需要一个产期稳定的供电方案来解决人们忘记充电的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门锁的安装位置通常在门的边缘,且在门的开关边远离门的固定轴,这意味传统的电缆式供电方案很难实现。现有的无线供电方案主要是基于Qi标准的感应式原理,其充电距离一般小于10mm,而智能门锁的供电距离一般要大于30mm,所以传统的方案也难以解决充电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基于磁谐振原理,有效的增强了无线电能传输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其包括:
无线发射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DC输入源、发射端电路和发射端谐振单元;
无线接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接收端谐振单元、接收端电路和负载;
其中,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与所述发射端谐振单元能量耦合,负载为门锁的电池部分。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DC-AC逆变部分。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AC-DC整流部分和DC-DC电源管理部分。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谐振单元和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为电谐振单元、磁谐振单元或声学谐振单元。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谐振单元和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均为绕制的电感线圈和谐振电容构成的磁谐振单元。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谐振单元的电感线圈包括发射端谐振线圈和发射端非谐振激励线圈,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的电感线圈包括接收端谐振线圈。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谐振线圈为边长在20mm~60mm呈矩形绕制的线圈,所述发射端谐振线圈为边长在30mm~70mm呈矩形绕制的线圈。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谐振线圈和所述发射端谐振线圈的加载谐振振电容大小及谐振频率均一致,加载谐振振电容大小均在100pf~100nf间,谐振频率均在30kHz~20MHz间。
本实用新型谐振式无线供电智能门锁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组件安装于门锁的侧面或正面,所述无线发射组件面朝所述无线接收组件并位于距离所述无线接收组件水平距离0~60mm处的门框或建筑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5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阀针开闭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线材抗拉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