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93689.2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4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任翔;李建军;刘丽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军用 车分动器 环境 外置 润滑油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属于车辆领域。包括军用车车身、分动器总成、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和防雷板;其中: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油泵,油泵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底座,分动器总成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分动器输出法兰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分动器输出法兰设置在油泵的一侧,第一传动带轮和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一出油口和第一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连接,第二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仅排出润滑油简单且彻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分动器的散热能力,并具备强散热的改装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背景技术
市面上几乎所有民用乘用车,其整套动力传动系统都是直接暴露在底盘车架上,因此维修保养时需要进行的换分动器润滑油操作过程,可以直接将车升起或在地沟下即可方便完成。
但对于很多军用车型,尤其是具备防雷功能的车型,动力传动系统在防雷板和车身的包裹下,在换油时需要将防雷板拆卸下来,换油过程复杂。
且在防雷板与车身包裹的空间内的空气流动性非常差,无法像一般乘用车那样通过行驶时的空气流动就能有效散热,这就使得分动器散热非常差,引起润滑油变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空间受限,分动器换热操作复杂;换润滑油或放油时操作繁琐,且放油不彻底;散热差导致润滑油存在的变质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所述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军用车车身、分动器总成、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和防雷板,所述分动器总成设置在所述军用车车身的底面,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设置在所述分动器总成上,所述防雷板罩设在所述军用车车身上;其中:
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油泵,所述油泵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底座,所述分动器总成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出第一出油管接头,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油管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进油管接头为90°的直角接头,所述第一进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油管接头为180°的平角接头。
优选地,所述直角接头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分动器总成内部润滑油管路连通的第一螺纹端,所述平角接头与所述第一进油口或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泵连通的第二螺纹端。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穿设有用于将油泵固定在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下端,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上端;所述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下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上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带轮的内部圆槽圆周均匀穿设有4个第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4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3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