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9344.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5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蒋方亮;吴际;尚阳;蒋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科绿色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水体 工农业 污水 纳米 电催化 治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方设备,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该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包括工作站本体、电催化解分离装置、超氧装置,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纳米发生器,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铁碳微电解床,所述电催化解分离装置与纳米发生器通过酸碱性水流量调节阀相连通,所述超氧装置与纳米发生器通过氧催化剂入口相连通,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催化剂气液混合泵。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处理时间短、操作维护方便、能源消耗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已经不在是以前那样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了,而是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的问题,现在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严重对人们造成危险,因此,对污水的治理是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在在污水治理方面有多种多样的处理方法,但是,大多的处理方法都过于繁琐而且对污水的处理过于单一,繁琐的处理过程,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状况导致维修十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解决了现在大多数污水处理方法都过于繁琐而且对污水的处理过于单一,繁琐的处理过程,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状况导致维修十分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包括工作站本体、电催化解分离装置、超氧装置,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纳米发生器,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铁碳微电解床,所述电催化解分离装置与纳米发生器通过酸碱性水流量调节阀相连通,所述超氧装置与纳米发生器通过氧催化剂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催化解分离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管,所述T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用污水源水泵,所述T型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污水体定量入口,所述污水体定量入口远离T型管的一端延伸至工作站本体的内部与纳米发生器向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工作站本体的侧壁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分降解催化液出口,所述分降解催化口位于铁碳为电解床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工作站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催化剂气液混合泵,所述催化剂气液混合泵远离工作站本体的一端与电催化解分离装置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超氧装置的内部为超氧状态或者纯氧状态。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蓝藻、黑臭水体与工农业污水的铁碳纳米电催化治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处理时间短、操作维护方便、能源消耗低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蓝藻治理、环境净化治理、工业废水、工厂与城市污水,农业水源,饮用水源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治理。
2、对农药、重金属、含磷氮,硫化物、有色体的水体进行少用电降解技术、并采用水体底部安装纳米发生器,通过强压的方式,依据水体质降解需求注入含氧,纯氧或超氧气体,解决对铁碳板结及钝化,加速降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用污水源水泵;2、电催化解分离装置;3、污水体定量入口; 4、催化剂气液混合泵;5、酸碱性水流量调节阀;6、纳米发生器;7、铁碳微电解床;8、超氧装置;9、氧催化剂入口;10、分降解催化液出口;11、工作站本体;12、T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科绿色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锦科绿色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9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