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糖葫芦结构线束密封圈自动脱模硫化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6969.0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2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芮巧红;李香;李斌;张小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三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33/44;B29C35/02;B29L31/26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韦超峰 |
地址: | 21006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糖葫芦 结构 密封圈 自动 脱模 硫化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糖葫芦结构线束密封圈自动脱模硫化成型模具,属于橡胶制品生产技术领域。所述硫化成型模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下模、中模、上模和顶模、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模芯,所述上模下侧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上侧设置有注压腔,所述模腔与注压腔通过注胶孔连通,所述顶模下侧设置有注塞;所述下模、中模、上模、顶模合模后,所述模芯能够穿过中模进入模腔,并且模芯顶部插入注胶孔中,所述注塞嵌入注压腔中。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线束密封圈硫化成型后,自动进行脱模,穿线孔不会破裂,不会损坏模芯,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葫芦结构线束密封圈自动脱模硫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糖葫芦结构的线束密封圈是电连接器上的重要部件,该产品用于普通电连接器以及各种超小型、微型、耐高温、超低温、水下、抗干扰、分离脱落等特种电连接器,其主要作用是固定线束和起到密封的作用,为了线束密封圈能对线束进行固定和密封,其穿线孔的结构通常为糖葫芦形。例如图1所示,是一种三孔的糖葫芦结构的线束密封圈100,这种线束密封圈100的核心部分在于其穿线孔101的结构,穿线孔101的结构是一个糖葫芦结构,有连续的凸起和凹陷。目前,国内制造这类线束密封圈100的企业不多,这种线束密封圈通常采用模压硫化的方式进行制造。传统制造这类糖葫芦结构的线束密封圈过程中,使用图2所示的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下模210、中模220、上模230 以及设置在下模210上的模芯250,模芯250螺接设置在下模的模芯安装孔中。当合模后,在中模220中形成模腔,模芯250穿过模腔,模芯250的成型部位于模腔中,模芯 250顶部插入上模上对应的孔中。下模210的上侧以及上模230的下侧都设置有模具销钉260,用于定位。
当采用图2所示的硫化成型模具进行线束密封圈的制造时,填料是直接装填在模腔中,然后进行硫化成型,产品硫化成型后,因为穿线孔的特殊形状,当上模和中模抬起后,产品从模腔中出来,但依然还和模芯连在一起,此时必须采用人工方式将产品从模芯上取下来。采用人工方式取下产品时,很容易造成穿线孔开裂,使得产品合格率下降,并且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将模芯弄断或者弄弯,甚至可能会造成模具的报废,同时,采用人工脱模,脱模效率低,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
综上,采用现有的硫化成型模具生产线束密封圈时,存在以下问题:产品不易脱模,容易造成穿线孔破裂,产品合格率低,容易损坏模芯,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进行产品脱模、合格率高、不易造成模芯损坏、生产效率高的糖葫芦结构线束密封圈自动脱模硫化成型模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糖葫芦结构线束密封圈自动脱模硫化成型模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下模、中模、上模和顶模、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模芯,所述上模下侧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上侧设置有注压腔,所述模腔与注压腔通过注胶孔连通,所述顶模下侧设置有注塞;
所述下模、中模、上模、顶模合模后,所述模芯能够穿过中模进入模腔,并且模芯顶部插入注胶孔中,所述注塞嵌入注压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下面的垫板,所述模芯贯穿下模本体上的模芯安装孔,并通过垫板将模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模具销钉和用于导向的导向柱,合模后,所述模具销钉穿过中模并插入设置在上模下侧的对应的上模定位销孔中,所述导向柱穿过中模并插入设置在上模下侧的对应的上模导向孔中,所述模具销钉顶端高于模芯顶端 5~8mm,所述导向柱顶端高于模具销钉顶端5~10mm。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设置有中模提耳,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模提耳,合模后,所述中模提耳与上模提耳位于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顶部插入注胶孔的深度为5~8mm,且与注胶孔间隙配合,间隙为0.1~0.15mm。
进一步地,所述注塞下侧面与注压腔底面的间隙为0.2~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三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三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6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