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液管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83579.8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6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蔡玉红;王巍巍;王吉艳;李君梅;鲁晓婷;刘笑笑;魏春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中华 |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液管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液管辅助装置,包括弧形支撑架,所述弧形支撑架一端中心处焊接有内杆,所述内杆中部套接有试管夹,所述内杆顶部套接有外杆,所述外杆与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板一端嵌入有螺杆,所述螺杆朝向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支撑板一端通过T型块与外套圈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将移液管放置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中间,从而便于对于移液管进行固定,方便快捷,而在移液管没有放置的时候,T型块与T型槽可以移动,调节其方位,而在移液管放置后,由于重量的偏移,造成其向下偏移,从而增大T型块与T型槽间的摩擦力,降低其接触面,方便快捷,且无需人工长期扶持,降低了操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液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标线,是所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移液管需要长时间进行手动夹持,不仅浪费精力,而且操作不便捷,不是特别适合人们长期操作,所以急需一种辅助装置进行抓取,从而便于其正常的移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液管辅助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移液管需要长时间进行手动夹持,不仅浪费精力,而且操作不便捷,不是特别适合人们长期操作,所以急需一种辅助装置进行抓取,从而便于其正常的移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液管辅助装置,包括弧形支撑架,所述弧形支撑架一端中心处焊接有内杆,所述内杆中部套接有试管夹,所述内杆顶部套接有外杆,所述外杆与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板一端嵌入有螺杆,所述螺杆朝向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把手;
所述支撑板一端通过T型块与外套圈相连,所述外套圈内侧均通过伸缩杆与弧形支撑板相连,所述伸缩杆与弧形支撑板连接处粘接有橡皮垫,所述伸缩杆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弧形支撑板为上宽下窄状态,且弧形支撑板顶部粘接有防滑橡皮块;
所述内杆上设有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夹,所述试管夹夹取试管后,使得所述试管的端口朝向所述弧形支撑板。优选的,所述外杆为空心状,且外杆内径大于内杆外径。
优选的,所述外杆朝向螺杆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杆贯穿限位孔,且螺杆一端连接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与内杆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边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通过通孔套接在外杆外侧。
优选的,所述外套圈底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块在T型槽中移动。
优选的,所述外套圈外侧开设有椭圆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弧形支撑架底端粘接有三块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底端粘接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弧形支撑架放置在稳定的位置,在弧形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配重块和防滑垫,可以保证装置稳定性的同时,也便于其正常的静音放置。
2、通过拧动旋转把手,将螺杆一端的硅胶垫与内杆进行分离,从而便于调节内杆与外杆的接触高度,从而便于其正常的移动,而通过再次拧动旋转把手,将硅胶垫与内杆进行接触,从而进行外套圈的高度和角度的调节。
3、通过将移液管放置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中间,从而便于对于移液管进行固定,方便快捷,而在移液管没有放置的时候,T型块与T型槽可以移动,调节其方位,而在移液管放置后,由于重量的偏移,造成其向下偏移,从而增大T型块与T型槽间的摩擦力,降低其接触面,方便快捷,且无需人工长期扶持,降低了操作量,接着通过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移液。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3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