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81951.1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1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72 铜线 绕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它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绕组结构,每相所述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不对称分布在各所述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相邻所述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或相邻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方便借助公共母排连接2条绕组支路,两条支路可以通过三角型或星型组成完整的三相绕组连接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特别涉及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从长远来看,小型化、高速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小型化必然要求电机功率密度有大幅度提升。扁铜线绕组可以提高电机的槽满率,进而降低电阻值和降低绕组与铁芯间的热阻,从而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
扁铜线电机与圆铜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截面积和成型方式,扁铜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铜线电机的槽满率为40%左右,而扁铜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60%以上。同时,扁铜线也有其局限性,即电机每相绕组串联匝数可选择性少,这是因为当扁铜线电机槽数和每槽导体数确定后,每相绕组串联匝数只能通过并联支路数进行调整。为了满足每条支路的平衡性,并联支路数也会受槽数、极对数和每槽导体限制。
现有产品大多采用波绕组形式,绕组的连接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简化引出线方式。另外,为匹配电机的电压值和考虑支流电流的平衡性,电机的绕组的并联支路数被限定为2时,绕组端部连接将变得复杂。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借助公共母排连接各条绕组支路。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它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绕组结构,每相所述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不对称分布在各所述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相邻所述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或相邻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设置在最内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设置在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设置在最内层的绕组层或者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为U型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方便借助公共母排连接各条绕组支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8极6层扁铜线2支路绕组结构的三相绕组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8极6层扁铜线2支路绕组结构U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8极6层扁铜线电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1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关节肌腱撕裂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海藻与纤维备长炭双面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