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9225.6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8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许节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阿琳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00 | 分类号: | B60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301508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编制箱体、花毂固定装置和飞轮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编制箱体内,所述花毂固定装置、飞轮固定装置设于编制箱体上,所述编制箱体包括驱动放置腔、花毂限位腔和飞轮移动腔,所述飞轮移动腔设于飞轮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放置腔设于驱动装置上,所述花毂限位腔设于花毂固定装置上且设于驱动放置腔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编圈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三组飞轮固定装置,且该三组飞轮固定装置呈三角形设置,使得自行车在编制过程中飞轮与花毂保持同一水平面,节省了用户调节飞轮位置的时间,同时通过设置驱动使得该装置可以调节以便适应不同尺寸的飞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编圈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
背景技术
最常用的自行车轮组是用辐条将轮圈和花毂上的凸缘连接而成,传统的轮组左辐条和右辐条的数目是一样的,轮组调好辐条后,左辐条和右辐条的轴向分力之和与右辐条轴向分力之和相等,轮组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后花鼓,由于右边有飞轮或者塔式棘轮,使得花毂的右凸缘更靠近轮圈的中心平面,辐条与轮圈中心平面的夹角更小,在同样的张力情况下右辐条产生的轴向分力比左辐条的轴向分力要小得多,若要两边辐条的轴向力平衡,右辐条必须承受的张力要大得多,因此经常出现右辐条断裂的情况,改变左右辐条的数量,让右辐条的数量多于左辐条的数量,就能使右辐条张力不增加而轴向合力增加,在不增加辐条张力的情况下加大右辐条产生的轴向分力之和,大大减小右辐条断裂的情况,由于改变了左右辐条的数目,原来的传统编圈结构相应改变,业内对新的编圈结构有着较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三组飞轮固定装置,且该三组飞轮固定装置呈三角形设置,使得自行车在编制过程中使飞轮与花毂保持同一水平面,节省了用户调节飞轮位置的时间与精力,同时通过设置驱动使得该装置可以调节以便适应不同尺寸的飞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行车编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编制箱体、花毂固定装置和飞轮固定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编制箱体内,所述花毂固定装置设于编制箱体上,所述飞轮固定装置设于编制箱体上且设于花毂固定装置的两边,所述编制箱体包括驱动放置腔、花毂限位腔和飞轮移动腔,所述飞轮移动腔设于飞轮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放置腔设于驱动装置上,所述花毂限位腔设于花毂固定装置上且设于驱动放置腔的上方,所述飞轮移动腔设有两组,所述驱动放置腔设于两组飞轮移动腔之间,所述飞轮移动腔上设有直径调节口,所述直径调节口设有两组,所述驱动装置提供驱动,所述花毂固定装置固定花毂,所述飞轮固定装置固定飞轮,所述直径调节口调节飞轮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飞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轮一、固定轮支架一、固定轮二、固定轮支架二、移动支杆、转动螺杆和移动滑杆,所述移动滑杆设于飞轮移动腔内,所述转动螺杆贯穿飞轮移动腔设于驱动装置上,所述转动螺杆设于移动滑杆的上方,所述移动支杆滑动设于移动滑杆上,所述转动螺杆贯穿移动支杆设置,所述移动支杆贯穿直径调节口设置,所述固定轮支架一设于移动支杆上,所述固定轮一铰接设于固定轮支架一上,所述固定轮支架二设于编制箱体上,所述固定轮二铰接设于固定轮支架二上,所述固定轮一固定飞轮,所述固定轮二固定飞轮,所述移动支杆调节飞轮之间的直径,所述移动滑杆控制移动支杆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轮支架二设于两组直径调节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轮、转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电机设于驱动放置腔的底部,所述主动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设于电机和转动轮之间,所述从动轮啮合设于主动轮上,所述转动螺杆设于从动轮上,所述花毂固定装置啮合设于转动轮上,所述电机提供驱动,所述从动轮转动带动飞轮固定装置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花毂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螺杆和花毂固定件,所述升降螺杆啮合设于转动轮上,所述花毂固定件设于升降螺杆上,所述升降螺杆控制花毂固定件的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阿琳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阿琳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9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