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注浆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8987.4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1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顾玉明;张彪;黄辅强;袁云星;李红叶;李云鹏;毕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17/00;E21B33/134;E21B23/01;E2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钻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工程注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注浆钻杆。包括密封杆头1,一级注浆钻杆2、二级注浆钻杆3、三级注浆钻杆4。所述密封杆头1侧部安装可拆卸的注浆接头;所述一级注浆钻杆2上段侧部打有通孔,压气管穿过通孔并安装在卡扣上;所述二级注浆钻杆3,内部压气管通过内扣连接。所述三级注浆钻杆4压气管由一根分为两根,最后一节钻杆内压气管为单根,气囊通过夹扣安装在钻杆外部;工程施工时选取合理的注浆方式进行,可实现在目的孔段进行注浆,直接解决钻井工程全段注浆时,注浆效果差问题;分段注浆时,扫孔造成的不断起钻下钻、扫孔出新眼、设备折旧磨损问题;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工程注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注浆钻杆。
背景技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钻井工程同注浆技术相结合被应用于地层裂隙封堵、加固,如地层原生裂隙、矿山采动裂隙、地质破碎带、地层软岩、复杂构造条件下软弱地层等。当对上述地层进行注浆时,需在地面将钻杆全部起出,从井口连接注浆泵管路,进行全孔段注浆。
现有钻井工程地层注浆存在的问题:
1.当前采用一次全段注浆时,由于钻井工程孔眼大、孔深深,注浆浆液难以判断在钻孔什么孔段扩散;实际注浆时,钻孔不同孔段浆液扩散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次全段注浆的效果差。
2.当采用分段注浆,能优化注浆效果,但注浆后需进行压水将孔眼内水泥替除,垂直井易替除,而水平井、大位移井等孔眼轨迹,注浆后易余留水泥;实际施工表明,注浆后压水时间与水平孔段的水泥残留量无太大关联,这由于水泥密度较大,且注浆管的内径原小于钻孔内径,因此当浆液流入水平段后,水平段孔下部因水泥密度较大逐渐沉积,且孔径不同造成浆液会持续从水平段孔上部流动,下部持续沉积,在注浆后进行压水时,水依旧会沿水平段孔上部空间进行流动,而下部沉积的水泥依旧存在,即使长时间压水也只能微量冲走。其次当遇到特殊复杂地层时,例如设计的钻孔水平段轨迹为凹陷状时,在注浆后该区域残留水泥更多,因此注浆后需进行扫孔作业。
(1)通常情况下在低压注浆后,扫孔出新孔眼概率不高;一个孔眼分段注浆多次,此时分段注浆后需多次将钻杆下入孔内进行扫孔;由于带螺杆扫孔对螺杆使用寿命消耗,通常扫孔时不带螺杆进行作业,下钻扫孔完成后需起钻安装螺杆再次下钻进行钻进,因此造成不断反复起钻下钻的现象;同时随着孔深不断增加,钻具不断变长,导致该过程中起钻、下钻所消耗的时间逐渐增长,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2)但在高压注浆后,扫孔时极易出新眼,即使在注浆、压水后立即下钻扫孔,出新眼的概率依旧很大;国内现有的技术方法,比如采用锥形扫孔钻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扫孔作业时出新孔眼的概率,同时费用昂贵,增加钻井工程生产成本。
(3)在扫孔出新孔眼后,一般采用措施是将钻杆全部取出,安装螺杆进行尝试调回原轨迹继续扫孔,随着起钻下钻的时间增长,水泥逐渐凝固,定向作业时很难调回原轨迹,即使调回原轨迹继续扫孔,由于水泥逐渐变硬,出新孔眼可能性更高。此时只能沿着原轨迹边部进行钻进,导致钻井工程分段注浆时的钻进量变为原来的两倍,甚至两倍以上,大大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增加工程人员体力、材料浪费,钻机、螺杆等设备折旧磨损;甚至加大钻井事故发生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弥补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注浆钻杆;在现有钻井工程对地层裂隙注浆时,可带钻具进行注浆,避免起钻下钻扫孔,减少工程成本;在分段注浆时不仅能优化注浆效果,同时直接解决注浆后因扫孔造成的各类工程浪费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注浆钻杆,包括密封杆头、一级注浆钻杆、二级注浆钻杆、三级注浆钻杆;密封杆头下部刻有螺纹与一级注浆杆连接,一级注浆钻杆与二级注浆钻杆连接,二级注浆钻杆与三级注浆钻杆连接,且一级注浆钻杆为一根,二级、三级注浆钻杆为多根;施工时采用相应的注浆方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8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入恒温恒湿箱的装置
- 下一篇:用于油管防腐的加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