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用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78414.1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水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洋茂泵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10;F04D29/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三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1 | 代理人: | 饶振浪 |
| 地址: | 51055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下端的进水法兰,设置在泵体内部的抽水结构,设置环绕设置在抽水结构外侧的空心侧壁,以及设置在泵体上端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泵,使得水泵能够同时适用于陆地作业和水下作业,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产品的适应能力,降低了使用者在同时需要进行陆地作业和水下作业时所需准备的水泵的类型,很好的降低了使用者的生产成本,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抽排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陆两用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的机械设备,它将原电动机所产生的热能传送给液体,使液体带走热能,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如今的水泵,又分为陆用和水下用两种,因为电机防水处理和散热问题不能合二为一,极大的限制了水泵的使用,提高了企业的使用成本,不利于行业的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泵,使得水泵能够同时适用于陆地作业和水下作业,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产品的适应能力,降低了使用者在同时需要进行陆地作业和水下作业时所需准备的水泵的类型,很好的降低了使用者的生产成本,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陆两用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下端的进水法兰,设置在泵体内部的抽水结构,设置环绕设置在抽水结构外侧的空心侧壁,以及设置在泵体上端的出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泵体上侧环绕出水口设置有一个提手,该提手的设置高度位于出水口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又由位于下方且下端与进水法兰相连接的下泵体,位于上方且上端与出水口相连接的上泵体,以及设置在下泵体上端且与下泵体通过螺栓固定的电机座组成;所述下泵体内部还设置有一个与进水法兰相连通的叶轮空腔;所述上泵体下端中心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轴承;所述抽水结构设置在下泵体和上泵体之间。
再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结构由电机,贯穿电机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下端端部的叶轮,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多层密封结构组成;所述转轴的顶端设置在轴承内,转轴的底端贯穿电机座和下泵体直至叶轮空腔中,所述叶轮设置在叶轮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多层密封结构由石磨材质机械密封、碳化硅材质机械密封以及合金材质机械密封组成;所述石磨材质机械密封设置在电机座上被转轴贯穿位置的开口下侧,所述碳化硅材质机械密封设置在下泵体上被转轴贯穿位置的开口上侧,所述合金材质机械密封设置在下泵体上被转轴贯穿位置的开口下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空心侧壁由外壳和内壳组成;所述外壳呈管状,外壳的上端固定在上泵体上,外壳的下端固定在下泵体上;所述内壳呈管状,且内壳的外径小于外壳的内径,内壳的上端固定在上泵体上,内壳的下端固定在电机座上,且内壳的内侧壁贴合在电机的外壁上;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过水腔,该过水腔的底端与叶轮空腔相连通,且该过水腔的顶端与出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层密封结构,不仅解决了密封的问题,还解决了正压和负压的问题,故而使得产品能够同时适应陆地作业与水下作业,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同时每层机械密封结构在损坏时都不会影响其他机械密封结构的正常使用,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能够极大的降低产品的检修频率,故而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空心侧壁,不仅能够供液体通过,同时还使得内壳与电机贴合设置,故而在产品使用时,通过的液体能够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带走,达到了降温的效果,故而很好的解决了电机散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洋茂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洋茂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8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