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75288.4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8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斌;杨彦锋;杨鹏斐;王凯;张建华;王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3/04;F16L3/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陆佳 |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检漏 排水管道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热熔带套设在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主管筒内,且第一限位件位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支撑体及所述半圆形管夹形成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支撑体的下端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的给排水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地区,为防止给排水管道渗漏或破裂而流出的水浸泡建筑物基础,造成建筑物基础沉陷,影响建筑物安全,因此根据地质的湿陷等级、建筑物的类别,在防护距离内的给排水管道要设置检漏管沟。检漏管沟一般埋设在地下,其中设有给排水管道、采暖管道等水管道,用于给排水管道、采暖管道等水管道进行检漏。
通常,传统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包括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和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沟壁采用MU10烧结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底板、盖板均采用C30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沟壁、底板、盖板均采用C30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装配式检漏管沟的施工速度慢,综合造价高;原材料生产会污染环境,不可回收,浪费资源;砖砌管沟耐酸、碱、腐蚀性能一般,使用寿命短。
而塑料管和复合管材,特别是聚乙烯材料的管材具有质轻、可回收利用、吸水性好、电绝缘性良好、施工成本低的优点,使得其具有在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应用的前景,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确保采用塑料管材制成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其内部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稳定性、密封性问题,以提高装配式检漏管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装配式检漏管沟代替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和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后,带来的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问题,即使在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内水流过大时,也能使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稳定,防止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下、前后、左右晃动,从而避免了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给排水分管的连接处松开或者破坏,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底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部空间的限定,第二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左侧空间、右侧空间、下部空间的限定。
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热熔带套设在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主管筒内,且第一限位件位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
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形成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支撑体的下端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将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防止装配式检漏管沟相邻的主管筒的连接处分离,造成装配式检漏管沟渗漏;另一方面能够对装配式检漏管沟内的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水流量及流速过大时对装配式给排水管道造成的冲击,避免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相邻的给排水分管连接缝松开或者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发生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窜动。
其中,第一限位件为弧形,弧形的第一限位件与热熔带同轴,同时为了避免第一限位件与支撑体接触,而阻挡支撑体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运送到安装位置,第一限位件的弧度为30~210°,且第一限位件的两端与支撑体的上表面具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5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射线CT成像装置
- 下一篇:接触网腕臂装配产线缓存料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