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3920.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5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向东东;王平;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螺旋 纹路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包括呈管状结构的导管主体和锥形帽,导管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锥形帽设置于导管主体的远端,导管主体包括管身、内层、扁编织线层和至少一层螺旋形缠绕丝层,内层具有中空管腔,扁编织线层包覆于内层之外,各螺旋形缠绕丝层逐层包覆于扁编织线层之外,管身包覆于最外层的螺旋形缠绕丝层之外,且管身的外表面经螺旋形缠绕丝层的抵压而凸起形成一由导管主体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的螺旋纹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可以有效地适用于迂曲、成角的侧支血管内;并且,可以提高管身与导管主体与血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与血管提供可靠的支撑,辅助导丝通过病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在处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时,常会借助微导管来增加导丝的操控性、增加导丝的穿透力、帮助导丝通过迂曲血管或侧枝循环。在处理CTO病变时要求微导管具有,良好的支撑性、极强的抗扭结性能、对闭塞病变或侧支血管具有较强的通过性等特性。
前市场有售的类似导管为Asahi公司生产的Corsair微导管,该种现有的微导管其体部外径较粗(2.6F),内径较细的特点,在6F指引导管内不能同时容纳两根Corsair导管,通过小的注射器进行高选择性造影(Tip Injection)时较为费力,有时难以通过较为迂曲、成角的侧支血管。若要在同一指引导管内同时应用增加其他器械如球囊等,则必须使用7F或以上内径的指引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导管难以适用迂曲、成角的侧支血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螺旋纹路的微导管,包括呈管状结构的导管主体和锥形帽,所述导管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锥形帽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所述导管主体包括管身、内层、扁编织线层和至少一层螺旋形缠绕丝层,所述内层具有中空管腔,所述扁编织线层包覆于所述内层之外,各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逐层包覆于所述扁编织线层之外,所述管身包覆于最外层的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之外,且所述管身的外表面经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的抵压而凸起形成一由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的螺旋纹路。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包括螺旋卷绕的小直径圆丝以及间隔设置于卷绕的所述小直径圆丝之间的大直径圆丝,所述管身的外表面经所述大直径圆丝的抵压而凸起形成所述螺旋纹路。
优选地,所述小直径圆丝的数量为7~12股,所述大直径圆丝的数量为1~4股。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的密度大于所述扁编织线层的密度。
优选地,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至少两层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至少两层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的圆丝的卷绕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显影绕丝层,所述显影绕丝层包覆于所述扁编织线层之外并靠近所述锥形帽设置,所述显影绕丝层与最内层的所述螺旋形缠绕丝层并排且位于同一层布置。
优选地,所述扁编织线层由16股扁丝通过左旋及右旋分别各8股交叉编织形式制成。
优选地,所述内层为PTEE内膜。
优选地,所述管身为变径管身,所述变径管身包括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至近端布置的锥形头端段、小直径段、变径段和大直径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3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
- 下一篇:一种竹原纤维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