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柱缸底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2676.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8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许慧杰;冯来庆;苏昂;王腾飞;秦冰超;康赛赛;伊春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煤机格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边鹏 |
地址: | 45004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柱缸底模具,模具上模型腔为球形型腔,其下模为芯子及端面型腔,在模具型腔的两侧设有“耳子”型腔,下模型腔端面与“耳子”平面的距离为H,下模型腔端面与“耳子”型腔的圆弧弧顶的距离为h,在模具上模为半径为R的半球体,“耳子”型腔为半径r的圆弧,两者的球心与圆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耳子”型腔的圆心Or位于模具型腔中部半球体球心OR的下方。其有益效果是:减小加工余量,使原工艺多道工序多次装夹才能保证使用要求的“耳子”部位,现在不用加工就可以直接满足使用,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活件加工周期,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柱缸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立柱缸底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具有半圆形“耳子”的立柱缸底,在原有锻造工艺和现有加工技术和条件下,“耳子”加工后与最大外圆相接处有部分残留问题无法避免。
立柱缸底半圆形“耳子”凹面及上平面加工余量大,需要多道工序多次装夹,且加工后,“耳子”上平面与缸底最大外圆相接处会有部分残留,根据现有加工工艺无法清除,影响锻件外观质量;而且由于现有技术工序多,造成活件加工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立柱缸底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柱缸底模具,其组成包括: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和下模内分别开设有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合模后组成模具型腔,坯料放入到模具型腔中进行锻造,所述上模型腔为球形型腔,下模型腔为芯子及端面型腔,在所述模具型腔的两侧设有“耳子”型腔,所述下模型腔端面与所述“耳子” 平面的距离为H,所述下模型腔端面与所述“耳子”型腔的圆弧弧顶的距离为h,在所述模具上模为半径为R的半球体,所述“耳子”型腔为半径r的圆弧,两者的球心与圆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耳子”型腔的圆心Or位于所述模具型腔中部半球体球心OR的下方。
圆心Or位于球心OR的正下方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小加工余量,使原工艺多道工序多次装夹才能保证使用要求的“耳子”部位,现在不用加工就可以直接满足使用,节省不必要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活件加工周期,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从根源上将缸底“耳子”与最大外圆相接处原工艺无法加工的残留部位消除,提高了工件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模的A-A向视图;
图4为下模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煤机格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煤机格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2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载海水淡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健身用品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