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撑结构及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2333.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4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谢丽江;屈晓新;王正伟;宋瑜;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6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结构 回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回转窑,支撑结构包括沿回转窑轴线交替设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和套在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的滚圈。第一支撑部分包括对称固定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一底板和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衬板,第一底板抵接在滚圈的内侧面上,第一衬板与滚圈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第二支撑部分包括交错固定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二底板和固定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衬板,第二底板抵接在滚圈的内侧面上,第二衬板与滚圈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回转窑包括上述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滚圈在转动过程中的变形,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回转窑。
背景技术
回转窑主要由窑头、窑体、窑尾和支撑架等组成,窑头、窑体和窑尾组成回转窑的核心,完成进料、煅烧和排料等生产任务。窑体是回转窑的主体,通常有30-150米长,圆筒形,中间有3-5个滚圈。滚圈部分用于支撑窑体和限制窑体的运动,避免其在转动的过程中掉落下来。
现有的滚圈直接固定在窑体的外壁上,在长时间的高温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和磨损,窑体的变形不可控,因此滚圈部分的变形也是随机的,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滚圈的形状逐渐发生改变,导致窑体出现震动,造成不可逆的机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滚圈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包括上述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沿回转窑轴线交替设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和套在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的滚圈;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包括对称固定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一底板和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衬板;
所述第一底板抵接在滚圈的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衬板与滚圈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包括交错固定在回转窑体外壁上的第二底板和固定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衬板;
所述第二底板抵接在滚圈的内侧面上;
所述第二衬板与滚圈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交替对滚圈进行支撑,第一支撑部分位于滚圈的两侧,第二支撑部分交替分布于滚圈的两侧,当滚圈在长时间的转动过程中发生变形后,会逐渐与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接触,二者均能够限制滚圈的变形。滚圈在与第一衬板接触后不在变形,但是与第二衬板接触后会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形变,滚圈的变形会朝着设定的方向发生。第二衬板是均匀的交替分布在滚圈的两侧的,因此滚圈的变形也较为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变形量过大导致的震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衬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板和第一衬板可以使用一块厚板加工,加工难度更低,并且在后续的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一次安装就将二者固定到回转窑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衬板与滚圈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宽度为2-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了第一衬板与滚圈端面之间的宽度, 该宽度既能够使滚圈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又限制了滚圈的最大变形量,使其不会影响到回转窑窑体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衬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底板与第二衬板可以使用一块厚板加工,加工难度更低,并且在后续的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一次安装就将二者固定到回转窑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涿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2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大型磁力钻
- 下一篇:一种压力试验机的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