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发泡材料填充的船舶护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1222.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卢运胜;张航;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诚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5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发泡 材料 填充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发泡材料填充的船舶护舷,包括呈长条状的聚氨酯弹性体,其截面为矩形的闭合或者不闭合的环状结构,其内部填充有高分子发泡材料;当截面为矩形的闭合的环状结构时,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通过胶粘固定于船体上;当截面为矩形的不闭合的环状结构时,其底面内部设置有两块钢芯板;聚氨酯弹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设置有左右两组,钢芯板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通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于船体上,螺栓穿过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以及钢芯板上的通孔,螺栓的顶部安装有螺母并拧紧。该护舷在其内部空间内填充有高分子发泡材料,能够耐受更大强度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固定、抗冲击强度高的船舶护舷,属于船舶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上采取的护舷装置为拱形橡胶装置,其结构为在拱形橡胶装置内设置有缓冲腔,拱形橡胶装置的底部安装有螺栓,然后通过将螺栓焊接在船体的边沿上来固定整个拱形护舷装置。但是由于拱形橡胶装置中缓冲腔的体积较小,因此在船舶停靠的时候,拱形橡胶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不能最大程度上缓解船舶靠岸时的巨大冲击力,容易对船体造成撞击伤害,并且通过螺栓焊接在船体上时,螺栓与船体之间没有设置空隙,造成了螺栓与船体之间的连接面不平整,紧固性较差,因此拱形橡胶装置在受到撞击时,整个装置会受力不均匀,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中国专利CN 204489141 U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护舷的连接结构,该专利中的缓冲腔的体积占护舷体总体积的1/3~1/2,且螺栓孔的底部设置有倒角,该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效果良好,抗冲击力强,经久耐用,有效地保护了船舷。然而,该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以下不足:由于该产品中设置有较大空间的缓冲空腔,虽然缓冲空腔能够带来较大的弹性缓冲,并且也降低产品的重量,但是在应对较大吨位的船体冲击时,缓冲空腔容易被完全压扁,起不到较好的抗冲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发泡材料填充的船舶护舷,该护舷由于在其内部空间内填充有高分子发泡材料,因此能够耐受更大强度的冲击,并且该护舷安装简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发泡材料填充的船舶护舷,至少包括聚氨酯弹性体,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呈长条状,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截面为矩形的闭合或者不闭合的环状结构,其内部填充有高分子发泡材料;当聚氨酯弹性体的截面为矩形的闭合的环状结构时,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通过胶粘固定于船体上;
当聚氨酯弹性体的截面为矩形的不闭合的环状结构时,缺口位置位于底面的中部,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内部设置有两块钢芯板,两块钢芯板分别位于缺口的左右两侧;聚氨酯弹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左右两组,左侧的钢芯板上设置有与左侧的一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通孔,右侧的钢芯板上设置有与右侧的一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于船体上,螺栓穿过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以及钢芯板上的通孔,螺栓的顶部安装有螺母并拧紧,所述氨酯弹性体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船体上。
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上在安装孔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避让螺栓与船体之间的焊疤的直角槽。
所述聚氨酯弹性体顶面左右两侧的弯折处采用弧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发泡材料填充的船舶护舷具有以下优点:1、本申请提供的船舶护舷采用双层结构,外层为聚氨酯弹性体外壳,内部填充高分子发泡材料,两者相结合,既降低了护舷整体的重量,又能够耐受较大的冲击力。2、本申请中的聚氨酯弹性体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通过胶粘固定于船体上,安装固定十分简便,适用于排水量较小的船舶使用。第二种结构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内部设置有两块钢芯板,同时用螺栓穿过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以及钢芯板上的通孔对护舷进行固定,因此护舷与船体之间的连接十分牢固,适用于排水量较大的船舶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1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装饰材料用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酒瓶外壁丝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