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蒸气催化反应设备用保温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8908.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恋;颜依婷;周诗奕;李雪;于凯轮;王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20 | 分类号: | B01J19/20;B01J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蒸气 催化 反应 备用 保温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蒸气催化反应设备用保温机构,包括加热工装和缓流工装;加热工装包括外壳体、第一进液阀、第一进液管、汇流筒、电加热丝、第二进液阀、第二进液管、排液管和加热槽,缓流工装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梢、轴承、传动杆和旋转叶片;而且通过第二进液管与第二进液阀能够实现底端加料,防止反应不均匀,最后打开排液管排出,解决了传统对反应装置的保温方法是先用保温材料例如硅酸铝包裹整个装置,然后用金属保温及保护,但保温效果不佳,而且从材料本身实现保温效果,无法对反应起到促进作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蒸气催化反应设备用保温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温机构在使用时往往在反应装置外壁上包覆保温材料,使得热反应装置能够持久地保温,防止温度散失过快;传统对反应装置的保温方法是先用保温材料例如硅酸铝包裹整个装置,然后用金属保温及保护,但保温效果往往不佳;
实用新型专利CN207961913U公开了保温机构及具有该保温机构的保温筒。该保温筒包括筒体及保温机构,保温机构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两个封边板及保温填料;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两端面各由一所述封边板进行封闭,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及两个封边板围成一保温腔,所述保温填料设于所述保温腔内;所述第一金属板或第二金属板或封边板上开设有抽真空口以通过所述抽真空口将所述保温腔抽真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蒸气催化反应设备用保温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传统对反应装置的保温方法是先用保温材料例如硅酸铝包裹整个装置,然后用金属保温及保护,但保温效果不佳,而且从材料本身实现保温效果,无法对反应起到促进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蒸气催化反应设备用保温机构,包括加热工装和缓流工装;
加热工装包括外壳体、第一进液阀、第一进液管、汇流筒、电加热丝、第二进液阀、第二进液管、排液管和加热槽,第一进液阀安装在外壳体顶端侧表面,第一进液管贯穿外壳体侧表面,汇流筒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液管与加热槽上端连通,加热槽顶端与外壳体顶端平齐,加热槽底端与外壳体底端表面平齐,电加热丝缠绕安装在加热槽外表面,第二进液管横向安装在加热槽下端侧表面,第二进液阀安装在外壳体下端正表面,第二进液管与第二进液阀连通,第二进液管与加热槽连通,排液管安装在外壳体底端下表面中心位置,排液管与外壳体连通;
缓流工装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梢、轴承、传动杆和旋转叶片,固定梢、轴承、传动杆和旋转叶片安装在驱动电机下方,驱动电机与传动杆之间通过固定梢进行固定,轴承固定在传动杆上,轴承安装在固定梢下方,轴承外表面固定在外壳体顶端表面,旋转叶片固定在传动杆表面,传动杆和旋转叶片伸入加热槽内。
进一步地,缓流工装竖直安装在加热工装内部中心位置,缓流工装贯穿加热工装顶端上表面,缓流工装底端与加热工装底端平齐。
进一步地,汇流筒、电加热丝、第二进液管和加热槽均安装在外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进液管一端与第一进液阀连接,第一进液管另一端安装在汇流筒内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8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化工含硫化氢气体的生物脱硫装置
- 下一篇:嵌入式可清扫观察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