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8441.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麦福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福枝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C23C14/34;C23C14/06;A01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氮化 结合 杀菌 塑胶制品 | ||
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包括塑胶主体、杀菌层,所述塑胶主体表面镀设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包括由氮化硅做成的结合膜层、由碳化硅做成的载体层及碳化硅和银做成的杀菌膜层。使该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解决了细菌、病毒、臭味等有害气体及物质发臭并滋生出的细菌吸入人体,避免因采用氧化硅作为杀菌膜层,在生产时通入的氧气对炉体造成很大伤害,在溅射银时炉内有大量氧气残留,产生氧化银,降低了杀菌能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真空镀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
背景技术
塑胶制品由于其易加工、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其中不乏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家用品、儿童玩具、交通工具上扶手、电脑制品、手机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塑胶制品上都不可避免的有大量细菌,甚至有人实验证明人们天天使用的手机比马桶上的细菌都多,因此人们希望能够有一种有效的防菌方式保护人们使用的塑胶制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解决因采用氧化硅作为杀菌膜层,在生产时通入的氧气对炉体造成很大伤害,在溅射银时炉内有大量氧气残留,产生氧化银,降低了杀菌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包括塑胶主体、杀菌层,所述塑胶主体表面镀设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包括由氮化硅做成的结合膜层、由碳化硅做成的载体层及碳化硅和银做成的杀菌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杀菌层完全地覆盖所述塑胶主体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础膜层的厚度为90~11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载体层、杀菌膜层的厚度均为0.3~0.6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通过在塑胶主体表面上镀上氮化硅的结合膜层、然后碳化硅覆盖在氮化硅上制成载体层,然后碳化硅及银一起溅射在载体层形成最后一层的杀菌膜层,此外,由于氮气不与炉体产生反应,因此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臭味等有害气体及物质吸入人体,达到了杀菌防臭、保护了人体的健康同时还避免了在生产时通入的氧气对炉体造成的伤害及在溅射银时炉内有大量氧气残留,产生氧化银,降低杀菌能力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之杀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中元件说明:1-塑胶主体;2-杀菌层;21-结合膜层;22-载体层;23-杀菌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包括塑胶主体1、杀菌层2,所述塑胶主体1表面镀设有杀菌层2,所述杀菌层包括由氮化硅做成的结合膜层21、由碳化硅做成的载体层22及碳化硅和银做成的杀菌膜层23。使该具有氮化硅结合层杀菌膜的塑胶制品解决了细菌、病毒、臭味等有害气体及物质发臭并滋生出的细菌吸入人体并避免了在生产时通入的氧气对炉体造成的伤害及在溅射银时炉内有大量氧气残留,产生氧化银,降低杀菌能力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福枝,未经麦福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8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