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8439.3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8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姚丁娟;刘虎山;唐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丁娟 |
主分类号: | B08B1/04 | 分类号: | B08B1/04;B08B13/00;A61L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刘青宜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清洗 消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包括槽体、一号电机箱、二号电机箱和放置板,所述槽体外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箱,所述一号电机箱的内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杆的表面的活动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心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毛刷。该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经一号电机、转杆和软毛刷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进而带动软毛刷转动,继而对放置在槽体内部的内镜经行清洗,从而起到了有效清洁内镜的作用,提高了清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
背景技术
内镜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检查仪器,在耳鼻喉科主要有鼻内窥镜及喉镜,其由插入体内的镜身及置于体外的操纵部和导光缆组成,由于插入体内的镜身直接与喉部组织接触,粘附有大量粘液、血液和组织碎屑,使用后必须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才能再用于其他人的检查,否则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我国目前使用的清洗消毒槽槽体大小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对多种规格的内镜需要多次分批次的清洗消毒,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包括槽体、一号电机箱、二号电机箱和放置板,所述槽体外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箱,所述一号电机箱的内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杆的表面的活动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心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毛刷。
可选的,所述槽体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箱。
可选的,所述二号电机箱的内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卡齿齿轮,所述卡齿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传送带。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下交叉齿,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交叉齿。
可选的,所述下交叉齿和上交叉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弹力杆。
可选的,所述放置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玻璃板斜坡,所述玻璃板斜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放置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玻璃板斜坡的一侧开设有漏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经一号电机、转杆和软毛刷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进而带动软毛刷转动,继而对放置在槽体内部的内镜经行清洗,从而起到了有效清洁内镜的作用,提高了清洗效率,通过风机和紫外线杀菌灯的搭配设,从而起到了对清洗后的内镜进行吹干与杀菌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该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经二号电机、卡齿齿轮、传送带和下交叉齿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卡齿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旋转,继而带动下交叉齿上下滑动,从而使槽体内的内镜进入下交叉齿的表面,通过上交叉齿和下交叉齿的搭配设置,从而起到了将清洗后的内镜从槽体带入到放置板内的作用,降低了人为活动对清洗后内镜带来的细菌,减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丁娟,未经姚丁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8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