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7106.9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大低碳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050 天津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锅炉 烟气 余热 回收 节能 消白烟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燃气锅炉节能器及其烟道,燃气锅炉节能器连接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燃气锅炉连接热网水供水管道,其还包括热泵及第一级换热器,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连接至热泵,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内热网低温回水经热泵升温后,自热泵的热网中温水供水管道连接至燃气锅炉节能器;烟道经燃气锅炉节能器后连接第一级节能器,第一级节能器的热泵低温水回水管道连接至热泵,热泵低温水回水管道内低温水经热泵降温后,自热泵的低温水供水管道连接至第一级节能器。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效节能器与热泵组合,双级冷凝回收烟气潜热和显热,提升10%左右的热利用效率,有效防止锅炉换热器及节能器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碳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供热站或者工业项目的燃气锅炉未进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导致燃气锅炉排烟的显热和潜热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现有燃气锅炉在设计之初供回水温度较高,从用热侧散热之后进入锅炉节能器的回水温度较低,很多工况下不到40℃,远低于烟气的露点温度,导致锅炉排烟烟气中的水蒸气在锅炉的排烟口、节能器处凝结附着在节能器的换热管上,腐蚀锅炉本体和节能器的换热管。据调查,将近80%的供热站燃气锅炉存在回水温度低导致腐蚀的问题,一直带病运行,有漏水风险,使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存在极大隐患。
由此造成诸多问题:严重锈蚀的节能器、锅炉换热管,缩短了锅炉和节能器的使用寿命;腐蚀严重影响烟气热回收,降低锅炉热效率,导致供热成本增加;节能器和锅炉尾部腐蚀后,有漏水风险,将影响整个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节能器进行二次改造费用高、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通过高效节能器与热泵组合,双级冷凝回收烟气的潜热和显热,提升10%左右的热利用效率,有效防止锅炉本体及节能器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燃气锅炉节能器及其烟道,燃气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由燃气锅炉节能器排出后进入烟道,燃气锅炉节能器连接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燃气锅炉连接热网水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及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连接至热泵,热网低温水回水管道内热网低温回水经热泵升温后,自热泵的热网中温水供水管道连接至燃气锅炉节能器;所述烟道经燃气锅炉节能器后连接第一级节能器,第一级节能器的热泵低温水回水管道连接至热泵,热泵低温水回水管道内低温水经热泵降温后,自热泵的低温水供水管道连接至第一级节能器。
而且,所述燃气锅炉节能器、第一级节能器均设置有凝结水排出口。
而且,所述第一级节能器采用不锈钢板壳式或管壳式换热器。
而且,所述热泵设置有驱动热源,驱动热源为天然气驱动热源、电力驱动热源、高温热水驱动热源、蒸汽驱动热源或高温烟气驱动热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锅炉双级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消白烟系统,在系统中增加热泵,用35℃~40℃的热网低温回水自热网低温回水管道进入热泵进行升温,得到40-47℃的热网中温回水,自热网中温水供水管道连接至燃气锅炉节能器的换热管道内,热网中温回水温度低于排烟温度,实现吸收排烟热量,对排烟进行降温,使排烟温度从70℃左右降至50℃~60℃,由于热网中温回水温度较以前实现了升温,从而可减少锅炉节能器的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工况,减少或避免冷凝水的产生,实现解决或减缓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大低碳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远大低碳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7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