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远程雷电检测型防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6539.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1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国家栋;黄增柯;何春;张豫鹏;韦树建;苏淑敏;梁晋铭;宋冠军;梁玉兰;孙睿;刘英龙;刘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地址: | 53002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远程 雷电 检测 防雷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远程雷电检测型防雷系统,包括杆塔、检测模块、采集模块、接收模块,采集模块与接收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检测模块为避雷器检测仪,避雷器检测仪安装在杆塔上,采集模块为采集箱,采集箱安装在杆塔上,采集箱与避雷器检测仪通过通讯电缆连接,采集箱采集从检测模块中输出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接收模块,接收模块为布置在变电站的服务器,杆塔的上端设有横条角钢,采集箱安装在横条角钢上,采集箱的背面设有挂扣,挂扣的形状为C形,挂扣挂在横条角钢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状态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远程雷电检测型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避雷器检测技术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采用较低端的简单的计数器设备,采集的数据较为单一,仅仅智能记录雷击次数,无法得知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冲击电流次数、冲击电流峰值、避雷工作时间。第二、无法实现远传功能,每次需要观看时都需要人工近距离才能看的见。及其繁琐和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智能远程雷电检测型防雷系统,包括杆塔,智能远程雷电检测型防雷系统由检测模块、采集模块、接收模块组成,采集模块与接收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检测模块为避雷器检测仪,避雷器检测仪安装在杆塔上,采集模块为采集箱,采集箱安装在杆塔上,采集箱与避雷器检测仪通过通讯电缆连接,采集箱采集从检测模块中输出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接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接收模块为布置在变电站的服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杆塔的上端设有横条角钢,采集箱安装在横条角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采集箱的背面设有挂扣,挂扣的形状为C 形,挂扣挂在横条角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挂扣的后面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形状为长方体,当挂扣挂在横条角钢上时,固定块的前面与挂扣的后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产品安装方便简单,将采集箱安装在杆塔上,无需打孔以及任何安装支架,只需要将采集箱背挂在横条角钢上,并用固定块固定即可。通过网络将避雷器检测仪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接收模块,实现远传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挂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塔,2、检测模块,3、采集模块,4、接收模块,5、避雷器检测仪,6、采集箱,7、挂扣,8、横条角钢,9、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6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印染用的染料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尺寸自动贴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