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63624.3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2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袁涛;罗治涛;王敬东;王林梅;邹杨;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 |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博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5 | 代理人: | 杨晖琼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取向 永磁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属于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动力系统、磁场系统、成型系统,其中,所述成型系统包括模具、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所述模具为中空状,所述模具的轴向长度加长2‑3倍,所述模具与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缝隙均为0.01‑0.02mm,在模具上还设有开口,成型过程中,上传动轴不与模具分离,并通过开口进行装料和取出毛坯,本实用新型的上传动轴、下传动轴与模具在整个成型过程中不完全分离,避免了相互之间碰撞崩边伤人的情况,并且传动轴与模具之间的缝隙缩小,大大提高了钐钴永磁体的取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航天推进器、电机等需要取向度高的钐钴永磁体,需要取向度到 0.2°以内。
传统制备钐钴永磁体的粉末冶金方法方法包括熔炼、制粉、成型、烧结、热处理、加工工序,这些工序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中成型工序的成型设备压机包括模具(也称腔体)、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模具的轴向长度较短,一般为<200mm,成型时,首先要调整模具的相对位置,将上传动轴的下端和模具要反复的调整相对位置,但不管怎样调节,模具的配合不是很理想,成型的毛坯会存在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差距,同时容易拉伤模具,上传动轴离开模具(腔体),将一定量的制粉工序产出的粉料装入组装的板式模具(腔体)中,上传动轴与模具之间无接触,上传动轴向下压,进入模具内,同时下传动轴向上压制,达到一定的行程和保压时间,上传动轴向上回到原位,下传动轴向上将磁体毛坯顶出,完成一次成型操作。
上述的传统成型方法,成型过程中,由于上传动轴与模具之间会分离,上传动轴的外尺寸与模具的内尺寸之间需要余留0.05mm-0.5mm 的缝隙,否则上传动轴与模具之间容易碰撞,而且由于压机压力大,碰撞极易产生崩边,进而使崩掉的边飞起伤人;另外,由于上传动轴与模具之间的缝隙过大,不利于取向度高的永磁体的制备,传统的这种成型方法得到的永磁体的取向度一般在1°-5°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包括动力系统、磁场系统、成型系统,其中,所述成型系统包括模具和分别从所述模具上、下端插入的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所述模具为中空状,所述模具的轴向长度加长,所述模具的轴向长度加长2-3倍,所述模具与上传动轴之间的缝隙为 0.01-0.02mm,所述模具与下传动轴之间的缝隙也为0.01-0.02mm,在模具上设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对钐钴永磁体的成型装置进行改进:一方面加长模具的轴向长度,另一方面缩小模具与上下传动轴之间间隙,并在模具上设置用于装填物料和取坯的开口,从而可以使在成型过程中,上传动轴保持在模具内部分离,也就避免了上传动轴与模具之间碰撞引起的崩边伤人,同时使得制得的永磁体具有高取向度0.2°以内,传统的这种成型方法得到的永磁体的取向度一般在1°-5°。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尤其适合用于压制高取向的长方体块状磁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为两个,并在模具前后侧面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方便装填物料和取出成型后的毛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模具的后侧面的开口处还设置有连动杆。在下传动轴将成形好的毛坯订出后,用连动杆从后开口向前将毛坯从前开口顶出,取坯更方便。
采用上述的装置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方法,包括配料、熔炼、制粉、成型、烧结、热处理、加工工序,所述成型工序中,采用上述的装置,并在整个成型过程中,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均保持在模具腔体内。
成型过程中,从所述开口装料和取出毛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未经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3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具有防水效果的振动电机
- 下一篇:热塑型入耳式蓝牙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