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6280.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6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康玲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加固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组成,所述半环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半环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所述限制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半环体套设在木梁上,通过紧固半环上的插入齿实现与木梁外侧壁的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半环,使木梁相互之间从断裂处进行紧固,从而实现对断裂木梁的稳定,通过连接轴、支撑杆、支撑圈和支撑环的作用使抵触板与支撑柱上的支撑槽进行抵触,从而实现对半环体连接的断裂木梁的支撑,从而对木梁断裂处进行支撑,使其能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文化丰富,尤其是古民居建筑,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是这些房屋时代久远,其中大部分古民居建筑都是木构架承重体系,梁、柱形成的类框架起主要承载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梁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材料的原因会产生断裂点,在此时,需要对支撑梁进行支撑,再者,现有的支撑梁采用榫卯进行连接,时间过长时在连接处会出现断裂,造成梁与梁之间连接不紧密,影响建筑的支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古建筑支撑梁在进行出现断裂伤痕时缺乏专用装置对齐进行专门支撑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组成,所述半环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半环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所述限制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所述半环体内侧壁设置有螺纹层,所述螺纹层螺纹连接有连接半环,所述连接半环与紧固装置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限制半环上的多个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连接有同一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支撑环。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半环,所述紧固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插入齿,所述紧固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T型条,位于连接半环处的所述紧固半环侧壁开设有呈T型的环状槽,所述T型条位于环状槽内。
优选地,所述半环体相对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内底部开设有贯穿侧壁的连接口,所述螺栓位于连接口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环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通过弹簧与支撑圈底部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两个半环体套设在木梁上,通过紧固半环上的插入齿实现与木梁外侧壁的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半环,使木梁相互之间从断裂处进行紧固,从而实现对断裂木梁的稳定。
2、通过将连接轴套设在限制半环上的贯穿口内实现紧固,通过支撑杆、支撑圈和支撑环的作用使抵触板与支撑柱上的支撑槽进行抵触,从而实现对半环体连接的断裂木梁的支撑,从而对木梁断裂处进行支撑,使其能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中与支撑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康玲,未经李康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6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板螺母装夹旋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接用可移动式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