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船舶护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55951.4 | 申请日: | 2019-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卢运胜;张航;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诚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5 | 代理人: | 刘天钰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船舶护舷,包括呈长条状的聚氨酯弹性体,其截面呈倒U型结构,在其底面的中心部位处设置有倒U型凹槽,倒U型凹槽中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焊接固定于船体上;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上与倒U型凹槽相连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避让安装架与船体之间的焊疤的避让槽;聚氨酯弹性体中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与之对应的在钢芯板和安装架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同轴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安装孔,螺栓中的头部位于聚氨酯弹性体中一侧的安装孔内,螺母位于聚氨酯弹性体中另一侧的安装孔内,螺栓中的螺杆穿过钢芯板和安装架上的通孔并与螺母紧固。该护舷与船体之间连接更牢固、更便于安装、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护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使用的U型结构船舷,属于船舶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上采取的护舷装置为弧形橡胶装置,其结构为在弧形橡胶装置内设置有缓冲腔,弧形橡胶装置的底部安装有螺栓,然后通过将螺栓焊接在船体的边沿上来固定整个弧形护舷装置。但是由于弧形橡胶装置中缓冲腔的体积较小,因此在船舶停靠的时候,弧形橡胶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不能最大程度上缓解船舶靠岸时的巨大冲击力,容易对船体造成撞击伤害,并且通过螺栓焊接在船体上时,螺栓与船体之间没有设置空隙,造成了螺栓与船体之间的连接面不平整,紧固性较差,因此弧形橡胶装置在受到撞击时,整个装置会受力不均匀,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中国专利CN201820820038公开了一种船舶护舷,该专利中克服上述护舷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弹性、高结构稳定性、轻量化的船舶护舷,该护舷与船体之间连接牢固、便于安装、耐冲击性强、使用寿命长。然而,经过长期的使用反馈,该产品中仍然存在有以下不足:在该产品结构中,聚氨酯弹性体中一侧设置安装孔,另一侧未设置安装孔而是将螺母直接固定在钢芯板上,由于在生产制备过程中,螺母需要提前一一焊接固定在钢芯板上,焊接完毕后将钢芯板放置于模具内浇筑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固化后制得成品。在此环节存在有两个缺陷,一是将螺母一一焊接在钢芯板上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在浇筑时液态聚氨酯会进入螺母的内部,在后续的安装环节螺母内的聚氨酯会影响螺栓的安装,增加安装难度。此外,为了提供避让安装架与船体之间的焊疤的空间,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设计成斜面,斜面结构的底面不能很好的与船身相贴合,在长期的使用中雨水、海水以及其他杂物会进入至底面与船身之间的缝隙内,进而使安装架和船身的连接处产生锈蚀,影响安装架和船身的连接牢固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护舷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弹性、高结构稳定性、轻量化的U型船舶护舷,该护舷与船体之间连接更牢固、更便于安装、使用寿命更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U型船舶护舷,至少包括聚氨酯弹性体,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呈长条状,其截面呈倒U型结构,在其底面的中心部位处设置有倒U型凹槽,所述倒U型凹槽中设置有截面呈倒U型的安装架,安装架与倒U型凹槽相贴合,安装架通过焊接固定于船体上,聚氨酯弹性体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架上;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中设置有1个以上沿长度方向贯通的圆形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内部靠近倒U型凹槽的部位嵌有截面呈倒U型的钢芯板,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底面上与倒U型凹槽相连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避让安装架与船体之间的焊疤的避让槽;聚氨酯弹性体中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与之对应的在钢芯板和安装架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安装孔,所述螺栓中的头部位于聚氨酯弹性体中一侧的安装孔内,螺母位于聚氨酯弹性体中另一侧的安装孔内,螺栓中的螺杆穿过钢芯板和安装架上的通孔并与螺母紧固。
倒U型凹槽的高度为聚氨酯弹性体高度的3/5~4/5倍。
所述聚氨酯弹性体截面的上部为半圆形,其截面的下部为矩形,且半圆形区域的厚度与矩形区域的厚度均保持一致,所述圆形孔设置有奇数个,且圆形孔沿弧面分布于半圆形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环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5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髋部术后下肢锻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多功能胎心监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