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1950.4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任;高伟;刘晋;孙海化;袁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联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鹿刚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氧 低温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和储热筒,所述回收筒的左侧与储热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筒内表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回收筒的顶部卡接有滤盖,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指定位置设置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中间孔与滤盖,在抽风机抽风进行余热回收工作时,可从外界抽入部分冷空气,并使其经过抽风机和水泵,再排到储热筒散去热量,在回收脱氧水余热的同时,还可将抽风机和水泵散热的热量回收,即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可对抽风机和水泵进行冷却,延长其工作时间,也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脱氧水,也称除氧水,脱氧水主要用于锅炉给水,目的就是防止锅炉的氧腐蚀,脱氧方法有热力除氧、真空除氧、和化学除氧。其机理和方法可参考有关锅炉水处理方面的专业资料。余热是指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可被利用的热能,主要有高温废气等,余热利用可以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做机械功或发电,也可用来供暖或生产热水。
脱氧水在使用完或加工完后,内部会有大量的余热,一般都会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现有的余热回收措施一般都是利用风冷或水冷的方式对冷凝管内的脱氧水的余热进行吸收,此类装置一般都会使用水泵或抽风机之类的设备,设备在抽取热空气或热的脱氧水时,其自身温度会快速提高,若不进行冷却,则无法长时间工作,但目前的装置不会对电器设备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热量还是会浪费较大部分,且现有的回收装置回收效率较低,需要长时间反复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目前的预热回收装置不会对电器设备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热量还是会浪费较大部分,且现有的回收装置回收效率较低,需要长时间反复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和储热筒,所述回收筒的左侧与储热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筒内表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回收筒的顶部卡接有滤盖,且滤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储热筒内表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储热筒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储热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所述抽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顶端贯穿储热筒的顶部并延伸至密封罩的内部,所述储热筒的左侧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储热筒的顶部且位于抽气管的四周均开设有中间孔,所述回收筒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隔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进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通过悬挂架悬挂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贯穿第一隔板并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底端贯穿回收筒的右壁并通过管道连接头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回收筒右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塑料卡扣,且两个塑料卡扣的内表面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表面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回收筒内表面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流绞龙,所述储热筒位于第二隔板下方的内表面与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内胆,且保温内胆的内部灌注有储热介质。
优选的,所述抽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有金属出气管,所述金属出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隔板、保温内胆、储热筒和回收筒并延伸至回收筒内腔的底部,所述回收筒背面的底部贯穿连接有恒压管,且恒压管位于回收筒内部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出气管底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热筒左侧的顶部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连通有注液管,所述储热筒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且注液管与排液管的左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氧水低温余热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联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联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1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塑化剂污染的灌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组织工程领域的细胞种植装置